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作者】 王天芬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龙池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将品格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生活化主要依托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品格教育与生活的不可分离性,侧重于品格与生活的联系,把品格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渗透的良好时机。幼儿品格的渗透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创设环境、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渗透来促进幼儿品格发展的。如通过礼貌的打招呼表示对人的尊敬;在游乐场所耐心等待表示守秩序;朋友间的友好相处表示对朋友谦让及分享。好的品格可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例如,幼儿园的早餐是多样的自助早餐。有一天,班里的涛涛早早来到幼儿园,当天的早餐有鸡蛋、蛋糕和粥,看到每种食物都是自己爱吃的,涛涛强烈要求每一样都要吃。赵老师想劝阻,我心想,这刚好能作为一个案例来教育孩子,连忙阻止了赵老师。每一样都给涛涛一份,看着他都已经咽不下还拼命往嘴巴塞,我也不做声。吃中餐的时候,涛涛一副怏怏不乐的表情,我觉得时机到了,就问他怎么了,他不高兴地说道:“老师,这些鸡翅和豆腐都我爱吃的,但是我肚子好饱,吃不下了。”我问他:“为什么你的肚子那么饱啊,别的小朋友怎么没有像你一样的情况?”他想了想说:“应该是我早上吃得太多了,把肚子装得太满了,现在都没地方装鸡翅了!”我笑了笑,对涛涛说:“鸡蛋和蛋糕都是难消化的食物,你今早吃得太多、太饱,到现在还没有消化,所以就吃不下别的食物啦。”涛涛又说:“那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我都想吃,怎么办?”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班上的孩子们,让他们帮忙想办法,有的说吃一样就行,有的说每样少吃一点。我让他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同时引导孩子在进餐时吃多少盛多少要量力而行。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节制”的品格教育,具备了积极、健康的情操,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
  二、师爱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起感化作用
  教育不能没有爱,师爱是转变幼儿思想工作的先导。思想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在家需要父母爱,来到幼儿园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只有这样,幼儿才乐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我班的石月笛小朋友,由于父母离异,爸爸学校工作又非常忙,一切都有爷爷照顾。开始转园来上幼儿园时,生怕老师不喜欢她或没注意到她,就时常用各种姿态、行动来引起老师及小朋友对她的关注。当时,我了解情况后,主动亲近她、关心她,用温馨的爱照顾她。不久,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说的话她愿意听,每当我带班上课时,她听得最认真。真是我和她之间始终以一种朋友式、妈妈式的关系存在,她的精神、情感得到了一种满足,她的学习认真了,与人能友好相处了,喜欢参加各项活动。
  师爱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改变幼儿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动力,是做好思想转变的一把金钥匙,它将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比如,对于聪明活泼的孩子,通常拥有许多崇拜者,大家喜欢;顽皮、笨拙、能力差的幼儿则容易受排斥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越是这种孩子,教师要给他们多几分爱心和关切,使他们知道教师喜欢他,从而增强自信心,最使幼儿满意的奖励是教师的爱。此外还要善于观察、了解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尽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促其进步,当有点滴进步时,应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样受到大家关注。人非草木,爱心和关怀常能感化思想和行动。
  三、发挥集体的力量,互相监督 
  幼儿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光靠教师的宣传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实际行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除教师监督外,还应该发动小朋友互相监督。先以“节约”一事而言,这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面对的是当代青一色的“独生子女”,都是身处于“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的家庭环境之中,物质生活要啥有啥,应有尽有,根本不知道“节约”是什么一回事,靠他们自觉地传承这一美德是绝对难以实现,这除了老师给他们讲解外,还需要经常进行监督,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学生之问的相互监督。另外是克服依赖思想,树立自力更生的精神,依赖思想也是独生子女的普遍表现,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进入幼儿园后必须加以克服。如幼儿园里图书很多,玩具更是不少,他们可以随意地看,随心地玩,但看完了,玩完了也是随心而放,乱丢乱扔,不知爱惜。在幼儿园里,老师就要开始设计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如“送宝宝回家”(各种各样的“宝宝”),“玩具柜里摆得齐”,“谢谢你,我自己来”等等,使他们知道不管什么东西从哪里拿起,都要放回原来的地方,逐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从成年人的包办中走出来,从依赖性中解脱出来。
  四、家园联手共同培养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孩子最早、最近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可分割,必须坚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全面的了解幼儿,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 【发布时间】2019/3/10 18:49:30
  • 【点击频次】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