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开展差异性教学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差异化教学方法,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差异化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具体而言就是做到因材施教,看到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同,根据差异进行教学的方法。差异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差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它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适应当前形势,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差异教学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差异性教学的意义
1.形成“双主共学”和谐氛围
在新课改一再强调“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很多教育者因为过分解读而忽略了“以生为本”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者在课堂中应首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性。由于差异性教学是立足于“尊重差异”的前提,因而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即学会如何了解学生差异,才能客观地对待差异,并通过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性教学,这本身就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课堂成为一个从自学到共学的统一体,学生的课堂价值在这种“共生共学”中得到最优和最好的发展。
2.实现最大化学习效率的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初级阶段,外在环境对他们会形成一定影响,所以小学生是最具模仿力也最具学习力的群体,然而也正是这些外在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性格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能力上的差异。而差异性教学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性需求上,让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 小学语文教师对差异性教学存在局限理解
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意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但是却未引起高度重视,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来教育小学生,导致部分小学生无法适应,渐渐地落后于其他学生。根据相关调查资料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差异性教学理论的掌握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未充分理解到差异性教学的内涵、本质之处,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传统,无法在差异性教学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最终无法实现差异性教学。
2. 教师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所带的学生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课堂内容加以全面了解外,还需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带学生的差异性,只有对小学生加以充分了解,继而使得教育教学内容更为明确,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教育效果。但是,事实上,由于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太多,教师精力有限,所以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了解学生。教师一般对学生的成绩较为了解,而对其他方面缺乏相关了解。
三、解决策略
1.根据学情差异化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采取进步奖励措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他们制定一个相应的可行性目标,以此激励他们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善于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教学,将知识点穿插在互动的游戏中,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掌握知识。
2.尊重学生,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差异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分组与分层的问题。在分组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感受,只是一味地将所有优秀学生或者后进生分在一起,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分组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组保证一名优秀学生,可以辅导其他同学。除此之外,最好做到男女均衡、动静结合,这是为了满足日常交流与讨论学习的需要。如果一组都是喜好安静的学生,学习质量不会太佳。因此,教師必须要尊重学生感受,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为前提。对于差异化教学而言,如果教师能够注重细节性管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合理分组,将会适得其反,让尖子生更加“飞扬跋扈”,后进生更加自卑与厌学。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品性和学习成绩有充分的了解,才可以尽量避免分组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
3.评价机制差异化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评价机制就是唯分数论,简单粗暴的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这虽然较为直观,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若想进行差异教学,评价机制差异化是一个首要的条件。广大教师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教学情况,探索一套可行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就几个方面来制定一个分数的比例,考试成绩不要占全部,加入其他的一些因素综合考虑,这样更加全面合理。
4.模糊分组,动态分层
分组和分层学习是差异性教学常用的学习模式,但总是进行固定分组,其弊端在于容易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高水平学生总是帮助低水平学生,久而久之容易倦怠,同时低水平学生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同样,分层学习时间一长,就难免陷入“标签化”,对不同类型的多向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差异性教学,应采取“动态分层+模糊分组+学生自主”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获得发展。
总之,差异教学在教学中是需要教师关注并且执行的一种方式,不应该放弃每个学生,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早晚都会发芽开花,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认为讲完课就是完成任务了,班级里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才是应该特别关注的一件事。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不丧失信心,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学生。另外,后进生的关注也要有一定的技巧,针对性指导,尊重学生的意愿,陪伴他们的成长,只要努力了,结果就不重要了。
参考文献:
[1]官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 国,2016,13(43):73-73.
[2]李冬梅.浅论语文差异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作文成功之 路(下旬),2014,15(5):9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差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它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适应当前形势,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差异教学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差异性教学的意义
1.形成“双主共学”和谐氛围
在新课改一再强调“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很多教育者因为过分解读而忽略了“以生为本”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者在课堂中应首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性。由于差异性教学是立足于“尊重差异”的前提,因而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即学会如何了解学生差异,才能客观地对待差异,并通过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性教学,这本身就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课堂成为一个从自学到共学的统一体,学生的课堂价值在这种“共生共学”中得到最优和最好的发展。
2.实现最大化学习效率的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初级阶段,外在环境对他们会形成一定影响,所以小学生是最具模仿力也最具学习力的群体,然而也正是这些外在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性格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能力上的差异。而差异性教学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性需求上,让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 小学语文教师对差异性教学存在局限理解
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意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但是却未引起高度重视,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来教育小学生,导致部分小学生无法适应,渐渐地落后于其他学生。根据相关调查资料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差异性教学理论的掌握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未充分理解到差异性教学的内涵、本质之处,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传统,无法在差异性教学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最终无法实现差异性教学。
2. 教师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所带的学生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课堂内容加以全面了解外,还需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带学生的差异性,只有对小学生加以充分了解,继而使得教育教学内容更为明确,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教育效果。但是,事实上,由于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太多,教师精力有限,所以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了解学生。教师一般对学生的成绩较为了解,而对其他方面缺乏相关了解。
三、解决策略
1.根据学情差异化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采取进步奖励措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他们制定一个相应的可行性目标,以此激励他们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善于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教学,将知识点穿插在互动的游戏中,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掌握知识。
2.尊重学生,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差异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分组与分层的问题。在分组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感受,只是一味地将所有优秀学生或者后进生分在一起,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分组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组保证一名优秀学生,可以辅导其他同学。除此之外,最好做到男女均衡、动静结合,这是为了满足日常交流与讨论学习的需要。如果一组都是喜好安静的学生,学习质量不会太佳。因此,教師必须要尊重学生感受,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为前提。对于差异化教学而言,如果教师能够注重细节性管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合理分组,将会适得其反,让尖子生更加“飞扬跋扈”,后进生更加自卑与厌学。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品性和学习成绩有充分的了解,才可以尽量避免分组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
3.评价机制差异化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评价机制就是唯分数论,简单粗暴的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这虽然较为直观,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若想进行差异教学,评价机制差异化是一个首要的条件。广大教师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教学情况,探索一套可行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就几个方面来制定一个分数的比例,考试成绩不要占全部,加入其他的一些因素综合考虑,这样更加全面合理。
4.模糊分组,动态分层
分组和分层学习是差异性教学常用的学习模式,但总是进行固定分组,其弊端在于容易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高水平学生总是帮助低水平学生,久而久之容易倦怠,同时低水平学生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同样,分层学习时间一长,就难免陷入“标签化”,对不同类型的多向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差异性教学,应采取“动态分层+模糊分组+学生自主”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获得发展。
总之,差异教学在教学中是需要教师关注并且执行的一种方式,不应该放弃每个学生,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早晚都会发芽开花,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认为讲完课就是完成任务了,班级里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才是应该特别关注的一件事。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不丧失信心,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学生。另外,后进生的关注也要有一定的技巧,针对性指导,尊重学生的意愿,陪伴他们的成长,只要努力了,结果就不重要了。
参考文献:
[1]官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 国,2016,13(43):73-73.
[2]李冬梅.浅论语文差异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作文成功之 路(下旬),2014,15(5):98.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0:11
- 【点击频次】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