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应用

 

【作者】 李春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科学合理地将其应用,与课前预设共同担当着高效课堂的创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资源;应用
  动态生成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零时出现的新的教与学资源,与教学预设共同成为教学推进的凭借。作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成就高效课堂创建中与精心预设完美融合并共同担当。可是在实践操作中,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信任自己的预设程序、害怕学生的现场生成。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现场的即时生成,会成为阻挡预定方案顺利推进的障碍。因而,在课堂上会情不自禁的放失一些美丽的动态生成。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流失。而实际上,在我们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是应将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融合于课堂教学中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内涵。为此,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把“动态生成”看作是顺利执行教案的障碍,不再机械的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从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动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例子来谈谈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应用。
  一、关于动态生成的教学实例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有位老师是这样推进的,问学生:“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桌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类呢?”学生看到桌上早已准备的学具——人民币,个个兴致勃勃,各抒己见。
  生甲:“我是这样分的,纸做的分一类,硬币分一类。”
  师:是这样啊,也可以。(从教师的语气和眼神,从教师语言中的“也”,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预设中的答案,似乎还有些失望)
  生乙:“我是这样分的:把一分的分在一起,把二分的分在一起,一角的分在一起,一元的分在一起……”
  师(迫不及待的):“你可能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要求,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乙的小手依然高举,似乎还有话要说)
  生丙:“老师,我是把这种的放在一起(似乎是按版本),那种的放一起。”
  师:“可以这样吗?”(老师愈发失望)
  生丁:“老师,我是这样分的,把元的分一类,把角的分一类,把分的分一类。”
  师(双眼放光):“啊!你说的太棒了,你的想法与老师一模一样,大家给他鼓鼓掌。”(兴奋、激动溢于言表)
  从这个教学片断来看,四个学生的分法都相当具有个性化,可以说都是对的,但前面几个学生的分法不在教师预设之中,教师没有变通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思考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鼓励。在这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闪耀着智慧磨擦的火花、绽放着思维灵动的光芒、喷薄着探索研究的趣味。但是,这些精彩真实的现场生成,由于教师现代设计观念的缺失,被轻描淡写地化为乌有了。对这位教师而言,只有符合他原先预设的分类思路,才是有效的思路,才是教学进程顺利推进的枢纽契机。那么,“现场生成”真的是顺利执行教案的障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要对那些没有新理念,没有教学睿智的教师来说,才会捕捉不到这些智慧的光芒。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此产生了,要充分应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首先我们应解放自我思想,从封闭课堂观念中走出来,要认识到高效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完美结合而不是沿着既定方案一始而终,要把生成看作是教学预设的补充和创生。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彩的论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说明,当课堂真正还归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要知道,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才能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二、充分应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实践方法
  (一)课前为生成而预留空间。生成是教学推进中产生的,预设之外的资源,对于教学这个复杂系统,我们只有相信,才能让零时生成的资源才有应用空间。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在精心预设中不能设计教学容量过多。
  (二)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闪光点,促成学生再创造。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三)课尾时为生成而升华。动态生成的时间不仅仅在课前,课中,也发生在临近结束时。例如,在结束课堂后再次回顾学生在课中发现问题和难点时,他们在综合知识或技能内化时,会生成新的看法或不正确的认知,仍然是我们教学的好的资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动态生成资源,我们应理性、科学、合理的捕捉,或舍去、或应用、或重新规划等,都是我们教师教学睿智的体现。只有巧妙而科学的捕捉应用,才是我们对动态生成的一种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雒生红,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生成利用策略的案例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1:08
  • 【点击频次】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