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作者】 刘晓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罗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果把小学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计算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基础知识(填空、判断、选择)需要计算,解决问题需要计算,几何知识也需要计算。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算理与算法紧密结合
  很多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得不够牢靠,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对计算算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于初入学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但形象记忆能力却非常好。通过摆小棒、分实物等方法,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方式,能够有效将算理与算法相结合,从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具体算法。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不断深化,计算繁复性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算理做支撑,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就会浮于表面,无法从实质上掌握计算的技巧。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
  计算技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计算技巧。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增加计算技巧的内容,帮助学生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了学生计算技巧之后,还要在平时的计算小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技巧进行计算。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技巧的熟练度,增强学生对数学技巧的理解程度,甚至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解题的能力,发现新的解题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然后划分小组,让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尝试发现解题思路。小组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可以依靠大家的力量解答更高难度的题目,其重要性在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其他人就可以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计算技巧,从而提高了数学计算能力。
  三、养成良好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真正得到提高。正如上文所述,有的学生并非没有掌握计算法则和算理,仅仅因为注意力差、粗心大意,从而导致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很多“低级错误”。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在主观意识上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率。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在计算之前认真审题,把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都看清楚,确定计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应当把题目抄写清楚、竖式的各位必须对齐、准确运用计算方法,比如乘法口诀不能记错。如果学生已经养成上述计算习惯,就可以尝试接触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具体的简便计算方法本文不再赘述。实现了计算过程的习惯培养,教师还要树立学生的验算意识,从而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提供必要的保障。当然,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验算的过程中和计算一样细心、认真,防止发生计算正确,验算错误,导致“做对了、改错了”的尴尬现象的发生。
  四、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计算
  恩格斯曾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数学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最后还会应用于生活。所以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计算的原型。
  在低年级时,学生经常不能理解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而对于数量关系式,有些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式地学习, 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买东西时产生的几个量:商品价钱、付的钱、找回的钱,如果没有生活中真切地实践过,多次感受了这个过程,相信课堂上练得再多也无法弥补。
  五、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学困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多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后,让学生追求灵活多变的算法,使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34×2.5 +66×2.5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34+66)×2.5 。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依次出示:2.5×24 +56×2.5 24×2.5 +560×0.25 24÷4+56×0.25 这样训练,学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也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斯曾说:“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 ”可见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意义. 从低年级开始,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意识,并在生活中感悟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灵活运用,是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1:35
  • 【点击频次】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