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作为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阐述了数学学科特殊的几个好习惯培养和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好习惯点亮精彩人生。的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影响学生当前学习质量,而且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新课标在其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具体化为“三维”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多年教学实践我们也感觉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提供行为支持。因此,作为奠基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最好能形成课题,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来落实。下面,我把近几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效果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自我培养提升的内部动力。加强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就利于学生自觉学数学,主动用数学。作为奠基的数学教学,自然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由于数学学习习惯涉及内容较多,我们只能择其要点谈谈。
(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一般地,学生有阅读语文、朗诵英语的习惯,但很少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即使在拿到课本进行学习时,也是跑马观花,只着重看了例题和我们常说的几个“黑体字”(主要是概念或公式),明显存在抓不住知识重点、似懂非懂、领会不深等问题。这说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够,还需加强。为此,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学生理解题目,弄清要求的必然做法。而我们现行小学生做题往往“拿笔就开跑”,结果导致错误。究其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把运算符号看错,抄错题目,乘法口诀背错等,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被忽视或者没看懂,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可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相当重要。其方法就是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仔细推敲,理解题意;第三步,在前面两步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审题训练,可以使之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培养细心计算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用草稿纸计算,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同时,要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二、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教研及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教师从“应试”过渡到“以人为本”的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上来。而这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优化,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而且,还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于要调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教师就需要较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促进他们养成数学学习需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这就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在数学这一学科上起作用,同样,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加强习惯培养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素质,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强化培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了自主,在活动中学会了参与,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了探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合作学习能力、竞赛意识、成功意识、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增强。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达成了习惯培养,自然就提升了教育质量。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加强,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说明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这一途径的正确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因素,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
总之,作为奠基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就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基。为此,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帮助学生弄清哪些习惯是好,哪些习惯不能养成,让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好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用。
参考文献:
[1]王丰花,试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0年。
[2]徐开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好习惯点亮精彩人生。的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影响学生当前学习质量,而且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新课标在其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具体化为“三维”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多年教学实践我们也感觉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提供行为支持。因此,作为奠基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最好能形成课题,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来落实。下面,我把近几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效果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自我培养提升的内部动力。加强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就利于学生自觉学数学,主动用数学。作为奠基的数学教学,自然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由于数学学习习惯涉及内容较多,我们只能择其要点谈谈。
(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一般地,学生有阅读语文、朗诵英语的习惯,但很少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即使在拿到课本进行学习时,也是跑马观花,只着重看了例题和我们常说的几个“黑体字”(主要是概念或公式),明显存在抓不住知识重点、似懂非懂、领会不深等问题。这说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够,还需加强。为此,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学生理解题目,弄清要求的必然做法。而我们现行小学生做题往往“拿笔就开跑”,结果导致错误。究其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把运算符号看错,抄错题目,乘法口诀背错等,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被忽视或者没看懂,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可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相当重要。其方法就是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仔细推敲,理解题意;第三步,在前面两步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审题训练,可以使之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培养细心计算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用草稿纸计算,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同时,要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二、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教研及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教师从“应试”过渡到“以人为本”的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上来。而这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优化,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而且,还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于要调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教师就需要较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促进他们养成数学学习需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这就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在数学这一学科上起作用,同样,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加强习惯培养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素质,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强化培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了自主,在活动中学会了参与,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了探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合作学习能力、竞赛意识、成功意识、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增强。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达成了习惯培养,自然就提升了教育质量。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加强,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说明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这一途径的正确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因素,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
总之,作为奠基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就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基。为此,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帮助学生弄清哪些习惯是好,哪些习惯不能养成,让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好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用。
参考文献:
[1]王丰花,试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0年。
[2]徐开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4:34
- 【点击频次】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