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秦利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杉木树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读书、写字,更要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就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想象、整合等一系列综合能力作用之后的再创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3000个汉字、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和知识的结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方案,通过为学生设计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在彼此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突破定势
  应试教育一直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才有得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应试只能对学生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我们一定要转变这一观念,突破这一定势,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买椟还珠》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考好试,教学时只围绕“舍本取末,取舍不当”这一寓意来教学,学生稍有异议,教师便将其作为耍小聪明处理。如不知正是这小聪明潜在着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就应突破这一定势。比如引导学生从商业意识角度来考虑,学生的认识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认识到好的质量和精美的包装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这样这则寓言的寓意就不局限于“应抓住实质,不能光看外表,预防受骗”了。
  二、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学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着独特的开掘角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和看录像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目的是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有的学生问:“鸟的天堂究竟指的是什么?”有的学生问:“这株大榕树究竟是什么样的?里面的鸟儿又是怎么生活的?”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第一次去没看到一只鸟,第二次去后心中确感叹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说这株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气氛,并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想象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课文,其中蕴含着优美的风景和意境。在让学生进行课文探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时进行想象,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通过想象,让学生仿佛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碧波荡漾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欣赏春天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地,秋日的五花山色,深冬的洁白世界。想象为学生拓宽了思维空间,在自由的想象过程中,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和想象的画面相结合,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就应该创设课文背诵、课文朗诵、辩论演讲、作文比赛、班级、学校小新闻采访、班级学习园地征稿、班级文艺晚会、小画家、小书法家绘画、书法比赛等项目,使之能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创新的成果。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5:44
  • 【点击频次】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