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白小辉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塘坝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纠错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再因材施教,让学生明了方法,掌握策略,这样才能在反复实践中提升纠错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纠错能力;提高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培养学生数学纠错能力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很简单的问题都出现错误,有的错误甚至连学生本人都感到莫名其妙。究其原因,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还跟学生智力因素、思维能力有关。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出现错误,再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纠错的能力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纠错能力提高的实践与思考。
  一、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他在分析问题,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如果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一)小学数学知识的干扰。迁移分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在学习中的作用是消极的,是潜在知识对新知学习的有阻碍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1.审题类错误,也便是人们常说的粗心。主要表现有:审题不细心,忽略、遗漏了某些特殊、隐含条件,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误的理解题意进而使得解题失误。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定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2.计算类错误。除粗心原因之外,常常是算理不清或选择方法不妥,这也是造成计算不准确或错误的直接原因。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解应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例如,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48x+72x=360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
  3.知识类错误。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好多同学对课本重要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理解不透彻,仅仅只是机械背诵,缺乏本质上的理解。这往往是他们解题错误的直接原因。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二、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组织教学,减小学习难度。老师应认真挖掘教材,根据教学主要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深入浅出的效果。针对学困生常常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老师应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困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有很强的驾驭教材和整合教材的本领。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l”。
  (二)引导学生掌握算理,提升正确率。好多计算题,学生容易出错。主要在于他们对概念、公式、法则没掌握准确,最终才会使得运算结果出错,学生把概念、公式、法则掌握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引导学生在纠错中反思,反思中进步。反思是人们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整个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表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做错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粗心大意出错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的,有考虑不周全而出错的,有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出错的。老师不光要指导学生改错,更为注重的是要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反思: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总结,及时记在错题本上,并且随时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了纠错追因的意识,还会实现实质上的教学相长。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我们就应抓住“错误”而课堂变得精彩而美丽。
  参考文献:
  [1]沈国钱,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2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7:00
  • 【点击频次】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