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就要充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引领课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读”需求,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阅读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更好的开展阅读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信息技术;利用
阅读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这种行为的努力实施,是需要强烈的兴趣作动力支撑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培养,使之产生“我要读”的能动意识。我们知道,阅读不能仅限于书本,阅读有益的书刊也是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不仅能塑造人的性格,还可以治疗心理和精神因素引发的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我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不再适应“田园牧歌”式的学习方式。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学生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平台,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转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近书本,爱上阅读。下面,我结合这几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充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常说,课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就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上了信息化教学道路,实现了教与学的整合。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兴趣产生并强烈。为此,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发挥出多媒体动力结合、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优势,创设良好的阅读学习情境,进而达到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当我们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美丽景象,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认识的兴趣。并在教学后这一段后,我们再播放一段海底视频,通过诱发提问,要想知道大海深处的更多秘密,我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一些书籍。这样就有效催发了学生课外探究阅读的兴趣了。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可以充分享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首先我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找一些优秀的动漫视频,如《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故事》等。在每天晨读的时候通过“班班通”项目设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其次,我还下载优秀朗读音频,让学生拷在自己的MP3中,在睡觉前当音乐来听;我还经常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录下来,选择优秀的制作成音频文件,放给全班同学和家长听。在上述活动中,我时常提醒学生,在我们学校图书室还有很多优秀的读物,希望大家去借来阅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感受到了优秀文章的魅力,很大部分同学都开始拿上书本读起来了,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文本阅读,激发继续阅读学习的欲望
在走近《四大名著》主题阅读中,我先让学生阅读了《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然后我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第一集。让学生知道文本的也可通过自己的解读拍成好看的电视剧。我让学生自己继续读下去,结合小说,自己当导演说说你将会怎样拍下一集,我们还评选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后来,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谈论:某电视剧,我认为下一集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阅读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与再创造,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阅读感观体验
传统阅读,是以眼为主要进行感知的,是文本与读者心灵进行信息交换。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阅读,不再仅是以眼为感知途径的,可以调动以听为知觉对象的方式进行。现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阅读不是读,而可以通过手机阅读软件把看文本变成了听文本,把看名著变成了听软件阅读名著的活动。这样既方便又不耽搁时间,无疑就提升了感观体验。我们知道,倡导课外阅读就是为了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课外阅读能够拓展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可以共同分享读书的种类和感受。例如,创立集体阅读与赏析的形式,能够在一定去区域内,把学生集中到一起,针对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和赏析的集中活动,这种评论式的阅读方式,这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
五、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养成阅读习惯
学以致用,要让广泛的阅读收获得以应用。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利用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学到的知识,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优美词句、个人随笔等制作成电子板报,大家互相传阅。特别优秀的板报,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公示栏上,鼓励大家多制作优秀的板报。
其次,借助校园BBS,开辟班级阅读板块,让在阅读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版主,大家在论坛上推荐好书、分享资源、交流感悟,把阅读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艰苦、系统的工作。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学生阅读不再是被动的,学生真正的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能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较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克,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
[2]杨和平,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信息技术;利用
阅读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这种行为的努力实施,是需要强烈的兴趣作动力支撑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培养,使之产生“我要读”的能动意识。我们知道,阅读不能仅限于书本,阅读有益的书刊也是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不仅能塑造人的性格,还可以治疗心理和精神因素引发的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我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不再适应“田园牧歌”式的学习方式。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学生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平台,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转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近书本,爱上阅读。下面,我结合这几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充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常说,课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就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上了信息化教学道路,实现了教与学的整合。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兴趣产生并强烈。为此,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发挥出多媒体动力结合、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优势,创设良好的阅读学习情境,进而达到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当我们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美丽景象,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认识的兴趣。并在教学后这一段后,我们再播放一段海底视频,通过诱发提问,要想知道大海深处的更多秘密,我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一些书籍。这样就有效催发了学生课外探究阅读的兴趣了。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可以充分享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首先我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找一些优秀的动漫视频,如《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故事》等。在每天晨读的时候通过“班班通”项目设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其次,我还下载优秀朗读音频,让学生拷在自己的MP3中,在睡觉前当音乐来听;我还经常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录下来,选择优秀的制作成音频文件,放给全班同学和家长听。在上述活动中,我时常提醒学生,在我们学校图书室还有很多优秀的读物,希望大家去借来阅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感受到了优秀文章的魅力,很大部分同学都开始拿上书本读起来了,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文本阅读,激发继续阅读学习的欲望
在走近《四大名著》主题阅读中,我先让学生阅读了《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然后我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第一集。让学生知道文本的也可通过自己的解读拍成好看的电视剧。我让学生自己继续读下去,结合小说,自己当导演说说你将会怎样拍下一集,我们还评选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后来,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谈论:某电视剧,我认为下一集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阅读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与再创造,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阅读感观体验
传统阅读,是以眼为主要进行感知的,是文本与读者心灵进行信息交换。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阅读,不再仅是以眼为感知途径的,可以调动以听为知觉对象的方式进行。现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阅读不是读,而可以通过手机阅读软件把看文本变成了听文本,把看名著变成了听软件阅读名著的活动。这样既方便又不耽搁时间,无疑就提升了感观体验。我们知道,倡导课外阅读就是为了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课外阅读能够拓展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可以共同分享读书的种类和感受。例如,创立集体阅读与赏析的形式,能够在一定去区域内,把学生集中到一起,针对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和赏析的集中活动,这种评论式的阅读方式,这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
五、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养成阅读习惯
学以致用,要让广泛的阅读收获得以应用。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利用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学到的知识,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优美词句、个人随笔等制作成电子板报,大家互相传阅。特别优秀的板报,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公示栏上,鼓励大家多制作优秀的板报。
其次,借助校园BBS,开辟班级阅读板块,让在阅读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版主,大家在论坛上推荐好书、分享资源、交流感悟,把阅读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艰苦、系统的工作。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学生阅读不再是被动的,学生真正的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能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较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克,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
[2]杨和平,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6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9:00:53
- 【点击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