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利用课堂作业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计算能力”作为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词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因此,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课堂作业是数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从课堂作业中及时获得教学情况的信息,并及时进行讲评,再通过针对性练习从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课堂作业;设计;讲评;计算能力;例案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计算能力”作为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词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因此,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课堂作业是数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从课堂作业中及时获得教学情况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纠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堂作业的这个功能,有的不讲评让学生自行订正,有的讲评了但学生收获少。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作业这一载体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课堂作业设计要有层次
很多教师对作业的要求在数量不在质量,学生厌倦而没有实际效果,课堂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是要让学生能巩固新知,理解并掌握算理。那么课堂作业的设计应该有层次多样化的练习,这是因为学生掌握一个新知识是需要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如,教学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例题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简便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笔者设计的课堂作业依次是:(1)25×4= 125×8= 1.25×9 ×8= 1.25×4 ×8 ×25= 1.25×24= (2)0.89 ×99+0.89×1= 0.89×100.1= 0.89 ×101-0.89= 0.89×3.54+8.9×0.646= 这样由易到难且具有对比性地训练,有利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二、 以错纠错,促进有效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作业中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课堂作业讲评中针对错误题目反复讲解和练习,但学生还是在同类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做到“以错纠错,促进有效生成”。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才能引出学生正确的想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上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出现了这样的几道题:(1)0.89×99= 学生做法是0.89×99=0.89×(99+1)=89学生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简便了。笔者又给学生一点时间,有部分学生醒悟过来:“不对,大小改变了,原来有99个0.89,现在变成100个0.89,所以这道题不能这样计算。”教师:“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不能改变数的大小又要凑成整十整百,只能把99变成100减1了,所以这道题应该解为0.89×99=0.89×(100-1)=0.89×100-0.89。”(2)0.25×4÷0.25×4=1÷1=1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这道题不能只看数字也要观察运算符号,学生很快就知道这道题运算符号都是同一级的应该从左往右计算。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不少概念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算理与法则增多,计算的难度也在增加。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同理课堂作业也一样,聪明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课堂作业中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让学生在辨别错误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算理。
三、 对症下药,强化提升
通过教师利用“以错纠错”来进行课堂作业讲评,根据学生讲评课上回答问题的表现,教师还不能确定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那么教师应趁热打铁做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继续练习。为此,笔者针对以上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的讲评,出了一组题目:(1)0.89×101= (2) 0.25×98= (3) 0.89×101-0.89= (4)0.25+4-0.25+4= 我们五(5)班49个同学有46个同学全部做对了,有3个同学在第二小题出错,出错的原因是由于马虎把98变成100减1了。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在平时计算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检查。
四、多方入手,培养习惯
一是培养责任感,加强意志锻炼。计算是十分细致而艰苦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养成耐心观察,认真计算的习惯,切忌一看到题目长或数据大,就心存烦躁。
二是规范书写习惯。在计算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把数字写规范,同时教师板书要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业布置要少而精,并且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经常对书写整洁、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是重抓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四是口算习惯的形成。要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加强练习外,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如:看准题目的习惯、口头验算的习惯等,这样才能有益于口算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
简而言之,只要我们能好好的利用课堂作业,有层次多元化的设计、适时点拨的讲评及有针对性的再次作业练习,计算难将不在是困扰学生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潘明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9(03):72-73.
[2]张艳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30-131.
[3]崔海燕,王敬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6-57.
[4]徐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71.
关键词:课堂作业;设计;讲评;计算能力;例案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计算能力”作为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词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因此,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课堂作业是数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从课堂作业中及时获得教学情况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纠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堂作业的这个功能,有的不讲评让学生自行订正,有的讲评了但学生收获少。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作业这一载体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课堂作业设计要有层次
很多教师对作业的要求在数量不在质量,学生厌倦而没有实际效果,课堂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是要让学生能巩固新知,理解并掌握算理。那么课堂作业的设计应该有层次多样化的练习,这是因为学生掌握一个新知识是需要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如,教学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例题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简便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笔者设计的课堂作业依次是:(1)25×4= 125×8= 1.25×9 ×8= 1.25×4 ×8 ×25= 1.25×24= (2)0.89 ×99+0.89×1= 0.89×100.1= 0.89 ×101-0.89= 0.89×3.54+8.9×0.646= 这样由易到难且具有对比性地训练,有利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二、 以错纠错,促进有效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作业中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课堂作业讲评中针对错误题目反复讲解和练习,但学生还是在同类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做到“以错纠错,促进有效生成”。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才能引出学生正确的想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上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出现了这样的几道题:(1)0.89×99= 学生做法是0.89×99=0.89×(99+1)=89学生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简便了。笔者又给学生一点时间,有部分学生醒悟过来:“不对,大小改变了,原来有99个0.89,现在变成100个0.89,所以这道题不能这样计算。”教师:“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不能改变数的大小又要凑成整十整百,只能把99变成100减1了,所以这道题应该解为0.89×99=0.89×(100-1)=0.89×100-0.89。”(2)0.25×4÷0.25×4=1÷1=1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这道题不能只看数字也要观察运算符号,学生很快就知道这道题运算符号都是同一级的应该从左往右计算。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不少概念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算理与法则增多,计算的难度也在增加。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同理课堂作业也一样,聪明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课堂作业中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让学生在辨别错误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算理。
三、 对症下药,强化提升
通过教师利用“以错纠错”来进行课堂作业讲评,根据学生讲评课上回答问题的表现,教师还不能确定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那么教师应趁热打铁做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继续练习。为此,笔者针对以上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的讲评,出了一组题目:(1)0.89×101= (2) 0.25×98= (3) 0.89×101-0.89= (4)0.25+4-0.25+4= 我们五(5)班49个同学有46个同学全部做对了,有3个同学在第二小题出错,出错的原因是由于马虎把98变成100减1了。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在平时计算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检查。
四、多方入手,培养习惯
一是培养责任感,加强意志锻炼。计算是十分细致而艰苦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养成耐心观察,认真计算的习惯,切忌一看到题目长或数据大,就心存烦躁。
二是规范书写习惯。在计算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把数字写规范,同时教师板书要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业布置要少而精,并且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经常对书写整洁、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是重抓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四是口算习惯的形成。要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加强练习外,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如:看准题目的习惯、口头验算的习惯等,这样才能有益于口算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
简而言之,只要我们能好好的利用课堂作业,有层次多元化的设计、适时点拨的讲评及有针对性的再次作业练习,计算难将不在是困扰学生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潘明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9(03):72-73.
[2]张艳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30-131.
[3]崔海燕,王敬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6-57.
[4]徐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71.
- 【发布时间】2019/3/10 19:01:09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