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作者】 吴苏英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生活体验、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小学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多年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特别是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许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都在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工作了29年,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
  1.通过学习教材积累词汇
  小学现阶段的教材选用的课文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故事性强,通俗易懂,语句优美,郎朗上口,便于朗读和背诵。特别是中高年级教材入选了一定数量的名家名作,如巴金的《鸟的天堂》、《海上日出》,巍巍的《再见了,亲人》、萧红的《火烧云》、老舍的《草原》以及其他作家著的《白杨》、《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名篇名著。这些课文词汇丰富,句子优美,深受学生喜爱。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意境,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诵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地训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的:
  (1)指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要求背诵的段篇进行熟练流利地背诵。
  (2)从阅读课文中选择优美的片段给学生背诵,增加背诵的“砝码。”
  (3)定期举行背诵课文比赛,默写课文比赛,巩固比赛成果,为写初步作文打下基础。
  2.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词汇
  课外读物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性强,很受学生欢迎。因此,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也是学生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我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课外读物的特点,及时向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书刊,并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方便学生阅览。指定一个责任心强的学生管理图书,执行借阅制度,每周一、三、五为阅读时间。通过组织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加了词汇的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了勤奋读书、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不应只让学生停留在“阅读”层面上。教师要勤于指导,善于指导,在调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和做读书笔记,多在“记”字上花功夫、下力气,教导学生把优美的词句记下来,在学习中加以消化,不断增加知识积累,达到积累词汇和勤奋读书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爱好的基础,成功的前提,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强大推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才能把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因为学生掌握和积累了词汇并不等于会写作文,特别是少数民族小学生,因生活环境和民族语言的限制,用汉语言文字表达感到困难,望“作文”而生畏,对作文提不起兴趣,使作文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四种方法:
  1.范文朗读
  学生初学作文需要范文引路。在教学中,我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遴选一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而选读的范文一般比学生所在的年级低,比如是五年级的则选四年级的范文读,让学生在心里有个对比,意识到比自己小的同学也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和看齐,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喜欢上写作文。
  2.教师作文示范
  小学教师的形象在小学生的眼中是一本“字典”,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和写作能力,要经常动手写示范作文,使学生产生敬佩的心理,从而效法和模仿教师,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经常写一些符合学生口味的作文与学生交流,谈写作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动脑动笔,启发他们的写作思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本班同学优秀作文范读
  从本班里选出一些经过精细批改的优秀习作在课堂上朗读。本班学生写的作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大家熟悉的人和事,更能唤起学生的热情。听了本班的范文朗读后,学生在心里也形成了也要把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写出来给大家看的心理动机,从而达到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的目的。学生动手写初步作文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要求从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多表扬少批评,以肯定成绩为主,有进步及时表扬,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4.办好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是学生发表习作的地方,是表现和展示才华的理想之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在学习园地上发表,让别人欣赏。从教以来,我一直重视班上的学习园地建设,每个学期都出几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由于生活环境和民族语言的影响,学生初步作文往往会把文字表达的词序颠倒,错乱使用,词不达意,出现很多病句。例如“今天数学老师来上课”,在壮族小学生的话里往往说成“今天老师数学来上课”。凡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任教的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类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耐心纠正学生在语言习惯上的毛病,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正确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地用词造句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十分重要,因为用词造句的成败关系到以后段篇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辅导学生克服民族语言习惯带来的毛病,在学生理解和掌握词义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学一个词会用一个词,逐步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2.指导仿写
  小学生初步作文就像小孩初学走路一样,需要有人扶持。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许多经典的课文,这些课文无疑是小学生写初步作文的最好范文,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变范文思路为写作思路,使学生通过仿写后逐步养成独立作文的能力,积累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仿写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词语,启发思路,力求避免照抄照搬,做到文体相似,表达相近,而内容是实际生活。学生通过多次的仿写训练,逐步学会布局谋篇,表情达意。
  3.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
  学生通过多次仿写训练后初步奠定了独立作文的基础,这时教师要把作文训练引向深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写多练,除了完成基础训练的习作外,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活动的内容写成日记和周记,在写日记和周记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整理材料,理顺思路,由模仿到独立,最后达到独立作文的目标。
  综上所述,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正确地处理好这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就会稳步提高,达到从整体上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9/3/10 19:02:45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