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数学教学的重要责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大阵地,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个体学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初中数学,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学科,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既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在全面践行学生学习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课前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数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但我们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需要动力支撑,也需要方法引领。也就是说我们除了激趣外,还要教给方法,才能有效达到预习目的。
(一)列提纲引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很可能找不到重点,不明确学习结果和要求。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化重点为问题串,通过印发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提纲前提下,还要根据预习内容设计一些精典的课前练习题,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做题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二)做好预习记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二、充分利用课内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我们教师要加强学法引导,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加强以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策略,通过多样化的策略方法训练,让学生能学习,会学习。
(一)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告诉我们:“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就应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们可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参与。学起于思贵有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应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为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必须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使学生产生想像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三)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要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学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开展好数学实践。因为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学力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个性化的,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后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总之,初中数学是奠基平台,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系统的训练指导策略,有效利用各个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用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将来更好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春,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
[2]王玉梅,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魅力中国,2018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个体学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初中数学,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学科,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既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在全面践行学生学习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课前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数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但我们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需要动力支撑,也需要方法引领。也就是说我们除了激趣外,还要教给方法,才能有效达到预习目的。
(一)列提纲引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很可能找不到重点,不明确学习结果和要求。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化重点为问题串,通过印发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提纲前提下,还要根据预习内容设计一些精典的课前练习题,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做题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二)做好预习记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二、充分利用课内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我们教师要加强学法引导,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加强以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策略,通过多样化的策略方法训练,让学生能学习,会学习。
(一)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告诉我们:“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就应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们可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参与。学起于思贵有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应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为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必须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使学生产生想像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三)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要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学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开展好数学实践。因为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学力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个性化的,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后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总之,初中数学是奠基平台,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系统的训练指导策略,有效利用各个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用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将来更好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春,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
[2]王玉梅,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魅力中国,2018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9:04:08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