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作者】 周翠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虽然广大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要么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么语文成绩不尽人意。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更好地上好初中语文课进行了探究。
  一、教师要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语文教学其实是一种艺术教学。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某位同学比较喜欢某个老师,那么他的这门课的成绩一般都较好,或者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活跃;相反,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那么上课的时候自然会心不在焉,不想听讲,甚至会故意和老师作对,让教学难以继续下去。同样,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比较风趣、幽默的老师往往会受大多数学生的喜欢,而相对比较传统或是刻板的老师往往会“人气较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考虑,既然学生喜欢活跃型的,那我们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便能够符合学生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一个目标,必须建立在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下。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上好自己所教的这门课,还需要在课下多和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初中学生一般都是首次远离父母,在生活上或者学习上都会感到一定的困惑,教师如果能在此时为他们排忧解难,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我认为教师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一起交流就会产生很大的代沟,毕竟初中时期的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很多思想都还不成熟,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一些思想、见解强加给他们,而是要体谅他们所处的环境、位置,多为学生考虑。再者就是教师也要随时更新一些自己的思想、观念,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也比较前潮,喜欢追求新的事物,一个教师如果想要和他们“谈得来,有话说”,就必须要跟上他们的节奏,多去接触一些新的事物,了解一些新的思想,以便在教学中或生活中和他们“打成一片”,当好一个“大队长”,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
  二、教师要树立严格的标准规范
  语文教学是一种家庭式的教学。正所谓“严父慈母”,要使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家长必须对孩子温馨呵护,同时要对他严厉要求。教学也一样,一个教师不能总像学生那样天天嘻嘻哈哈,和他们打打闹闹,当然与学生和谐相处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与此同时也要树立自己的标准规范,该严格的时候必须要严格。
  语文教学是一种关于生活规则的教学。“无规矩不成方圆”,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各种行为习惯以及心态、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绝对不能任其自流,必须制订严格的课堂规范,比如写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对于草草了事的学生绝对不能姑息,要么重写,要么加倍,让他们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就是对待任何事情绝对不能敷衍,都要用心对待,这种要求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给学生创造体验情感的环境
  对教材挖掘得再深,同时也须运用恰当的教法,否则备课时再好的设想也很难实现。因此在设计教法时,一定要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恰当地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和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并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是授文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此种教法,必须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我们的目的在于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孩子们动之以情,而实现晓之以理的目的。离开了鲜明的目的,再精彩的手段都是无意义的。
  教师可设置与文本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如教学都德《最后一课》的时候,我不仅放映一些日本侵华、英国占领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还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回答真是丰富多彩,有的人说,我们只有奋发图强。让祖国富强起来,才不会有小弗郎士的亡国遭遇;有的人说,学了这篇文章,才意识到对祖国母语的那份深深的爱,并明白了平时不认真书写。不努力读书是对祖国语言的亵渎。
  四、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加强人文关怀
  高品位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求异求同思维的辐射与聚合,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会有更高更深层面的创造性,即不仅反映事实的静止性,而且反映文学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既然如此,语文教学在源于教材的同时,适当地高于教材、异于教材是创造性学习兴趣的触发剂。创造性学习能撞击出真知灼见的火花来,只有学生的思维经过活化、实践、辐射三个阶段,提出创新的说法且同时具有创新的价值,才能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只有如此才能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的火花勃发强劲奔放的生命活力。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总是交织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同活动,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问疑、质疑、探疑和释疑。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藤学生精思多问,何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的惊奇过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缺乏兴趣,他们的思维活动势必浅尝辄止,反映表象,不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学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就必须突破捌材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倒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更不可使他们草率地作蚓结论,尤其不可搞所谓的标准答案。语文教师为一提高所谓|的全科合格率依然照本宣科.学生从此便失去了自己的矧达机会。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原本充满了人性美,人嘲美与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藉的华章,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力,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新课改的精神采取科学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复杂性,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去摸索经验、进行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 【发布时间】2019/4/9 9:42:23
  • 【点击频次】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