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政治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作者】 李 卫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潆溪高级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政治教育是我国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由于初中政治课本中有着大量的理论性内容,因此使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开展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政治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学以致用,并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学生得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说,开展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教师着想,促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生才能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感染学生,打造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比如在讲解企业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经营公司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利用和谐的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经营公司的看法,让学生对自己期望的公司类型进行分享,就公司经营方法与理念进行分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这样的交流形式和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性,有利于初中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注重师生沟通交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认识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相互沟通,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特别是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因为学生的观点是他们对相关知识及问题联系自身实际生活经验,认真思考后形成的。他们愿意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积极保护和支持,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时间,并且认真倾听。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我们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过程中通过心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合作探讨,从而实现政治知识的共同拥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变成了每个学生发挥的舞台,让学生们在教学中将自己对政治知识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创新的认识,通过交流活动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不仅实现了知识的相互学习和促进,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使政治教学与生活走得更近。
  三、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政治教学生活化
  开展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丰富,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的需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融入初中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教师要利用政治教学内容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引导学生从政治角度对生活现象进行反思。比如在讲解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近些年社会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变化进行分享,从中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氛围。外来物品的增加及文化的丰富,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政治学习的魅力。
  四、组织生活化的政治教学
  作为教师,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一个听众,而是要让他们多看多做,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走向生活,使课堂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模拟生活,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充其量就是把它记住,二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小组讨论、辩论比赛、情景表演、知识竞赛、参观考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活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后的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课堂更生动,更具有魅力。课程源于生活。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事件、每一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关心人的日常生活,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不关心真实的生活问题,它将是空洞的、抽象的、苍白的。因而我们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政治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思品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观察、去体验。并用从课堂上获得的思品知识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去升华所学到的思品知识,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具生活化。
  四、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初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也离不开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与评优功能的评价目的,从而导致了对评价帮助与激励功能的忽视,重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轻综合能力评价的评价内容等,同时还因过分强调统一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度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等等弊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该对重视学生的潜能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进行肯定和赞扬,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多一点赞扬,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着生活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方向开拓创新,让政治课的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 【发布时间】2019/4/9 10:03:27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