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建立学生化学观念的途径

 

【作者】 孙衍燕 陈继午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观念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因此,要学好一门学科,学科观念尤其重要,很多学者认为,观念比知识还重要,它能决定你对这门科目的喜爱程度,同时也促进对这门学科的系统学习,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化学观念的建立是当前形势下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化学观念的的建立与培养是教学研究中永恒的课题。
  关键词:化学观念;观念建立;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性质又决定了物质的制备、用途和存在,了解及掌握观念异常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融入社会,面向未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已步入社会的人,都有必要学习化学知识,建立化学观念,对于中学教育而言,化学知识包括:
  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
  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的初步知识。
  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
  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
  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核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等的常识性知识。
  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与当前社会发展以及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还明确提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和促进;将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化学方法传授给他们,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得以增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化学起着重要影响,理解技术、科学和社会三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所谓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建立学生的化学观念是学生认识化学,理解化学,应用化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建立化学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才能更好的融入化学,和教师形成“教学相长”的美好局面,中学化学包含或渗透基本的化学观念概括为:①物质观:强调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构成;②微粒观:强调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③元素观:研究关于微粒构成的问题,强调化学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其元素组成可能是统一的;④运动观:也可以说是变化观,认为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同时强调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⑤分类观:化学世界丰富多彩,要系统认识,就必须利用分类的方法,分类法主要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等;⑥结构观:主要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认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⑦守恒观: 强调物质是守恒的,体现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⑧科学价值观: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待物质要有两面性,正确看待化学对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治理污染,不能怀有先污染后治理的心态,要遵循“绿色化学”的理念,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这些观念在化学教学中是着力培养的,这些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融入化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有怎样的观念就有怎样的态度,态度是观念的外在表现,熟悉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的必然要求,化学观念的建立是提高化学学科素养的最高要素,建立与培养化学观念是社会发展对化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既然化学观念对学科素养的提高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去建立与培养化学观念呢,建立化学观念的途径有哪些呢,下面是对建立化学观念的途径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从化学教材中渗透化学观念,建立化学观念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重要的载体之一,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曾经说过:“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可知教材对于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来看,作为一种教育途径,教学比其他途径在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科学习能力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势,依靠的主要是教材。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利用化学教材这个载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化学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化学,再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进而建立起化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教学介绍的内容还是比较简明扼要的,不利于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从而起不到建立化学观念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多加备课,多花点时间还原真实的情况,所以说,用好教材这个载体,是培养与建立化学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创设情境,增进活动交流,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指的是在教学课堂上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而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及老师的思维与想法,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补充和修正,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组知识结构,达到认识上的提升,而且增进活动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能勾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化学有兴趣,有利于化学观念的形成,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容易勾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要手脑并用,提高动手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学学习兴趣小组,而且通过活动交流,才能整合知识点,学会总结,学会反思,通过探究活动,锻炼思维,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化学观念的建立,且更快地巩固化学观念。
  三、教师自身要及时补充更新知识,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
  李岚清副总理曾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都要以身作则,老师的境界决定学生的境界,教师要把自身的科学观念传授给学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建立化学观念,结合自己的经验,教会学生怎样去建立化学观念,说明化学观念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融入化学观念,一言一行中影响学生,让学生无形中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的方式去检验化学观念的形成
  新课程指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评价的作用对于学生形成化学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定期的评价,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建立化学观念,或者了解学生建立化学观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因此,评价的方式对于学生建立化学观念是个可取的途径,在我看来,同时也是一个必要途径。
  化学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要学会如何建立和培养化学观念,了解建立化学观念的途径,才能够真正认识化学,真正融入化学,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师生定能谱写一曲和谐、融洽的教学之歌。
  • 【发布时间】2019/4/9 10:04:50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