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作者】 张红英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热爱生活。鉴于美术教学的重要地位,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美术教育是一种美的精神形式的灌输、启发和引导,而美的精神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纳入一个简单的模式之中。倡导美术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差异、矛盾、冲突共存互补、择优汰劣、综合创新,而化出人类未来的新文化,新美术。
  一、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们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引导学生对美的鉴赏。”小学低年级美术活动教材中选择的是一些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让大家认识我》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已,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自己。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班级比作一棵大树,同学们是树上各种各样的叶子和果实,然后提出要求:“创作一棵班级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用手撕,用剪刀剪等,制作出各种形状的树叶和果实,很快学生的作品就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撕,怎样剪,怎样贴,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教《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要抓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的童趣特点,让孩子说一说他们认识哪些鱼,它们的形状和颜色都是什么样的,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水中游着的鱼。这些低年级学生所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内容,能让孩子乐意去表现,用孩子们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让孩子展开对主题想象和创作。 
  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和艺术桴鼓相应,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是一切美的发源地,热爱生活,对生命尊重,对身边的美好的一切充满着感情,这样的人生是一个健康的人生,是个充满自信的人生,是一个感受到快乐对社会能够真心付出的人生。这就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在美术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之中,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增强他们对万物的感受,用自己的双眼欣赏周围的一切,善于发现美,在发现的过程中不断地提炼美,进而能够创造美表现美,让学生们感觉到人生是美好的,世界的五彩缤纷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恩赐。《四季树》这一课教学时,向学生提问各季节树的色彩,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群情踊跃。比如说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的颜色,“浅绿色”,还有没有别的回答呢?学生们开始思考,“嫩绿色”!那么夏天的树木是什么样的颜色呢?学生的回答大部分是“深绿色”,至于问到秋天,基本上的回答都是“金黄色”,很显然,孩子们对自然界没有更深一步地进行观测,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如何改变呢?我们就要走进生活。慧人慧语说到:“在教室外吸到的空气,总要比教室内的新鲜;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要比课本中的丰富。”我们放下课本,把目光投向窗外,我们走进大自然,仔细地观察那些树木,我们惊奇地发现,各种各样的树木,可以说是五颜六色,同样的一棵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一起捡拾地下的落叶,我们发现:有绿色,也有红色,有咖啡色,更多的是黄色……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他们欢呼雀跃,手舞足蹈。通过实际观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作品成熟度,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呈现出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句话:守常必败知变则胜。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同样适应。走近生活当中,不断地吸取经验,进行大量的审美活动,逐步地释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在常规中寻变异,在多种材料信息中运用组合、分解等方式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的好处很多,遇到问题,不钻牛角尖儿,从各种角度去分析,即便是得出了结果,仍要进一步去探究,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是否有更佳的表现手段,能不能更大程度地节约时间等。整个学习活动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愉悦感,使得他们感受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束缚。
  在《小花饰》这一课教学时,先给学生们做示范,我把精美漂亮的小花饰粘到了衣服上,显得十分“工整”,看看我们的学生吧!有的学生把花粘到了拎包上,有的粘到书上,有的学生把小花作为发饰进行了装饰,十分惊艳;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不去限制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自在地畅想并付诸行动,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地进步,让他们享受自己的创作过程,不要用成人的目光来“监督”他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做得更好。
  四、渗透人文气息
  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渗透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要升华美术的价值,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把美术学习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让学生的人生得到良好的发展,让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教学不限于简单地涂涂画画,要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和交流,要淡化教学中的技能方面的渲染,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化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把文化学习渗透于美术教学,让学生们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优秀的文化在美术中的作用,艺术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富有艺术的表现的事物,如果把美术孤立起来,就不是完美的艺术,完美的艺术必然扎根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当中。一定的文化造就一定的艺术,一定的文化环境能够帮助理解一定的美术作品;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了解了更多的美术作品,久之能够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不断地变得厚重,对文化的详细了解和认知,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社会作用的认识。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它联系自然,关注人本身,体现生命文化,要使学生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教学氛围里其乐融融,不断吸收营养,提高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轻松地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总之,美术学习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借助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引领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美术,掌握美术的真谛。
  • 【发布时间】2019/4/9 10:11:49
  • 【点击频次】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