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提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遵循适时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个使用原则,这样才能使之更好地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和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原则;遵循;使用
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推进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我们知道,多媒体是为教育定身制的辅助教学工具,其功能强大,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能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控制性。而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与多媒体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科学地将其与多媒体整合,使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课堂中没有把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发挥出来,没有成为提效增质的利器。因此,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共商其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遵循一定原则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一、应遵循适时性原则
所谓知时性,就是指多媒体的运用要用在关键点上,即疑难点、易混易淆点、思维拐角点上。只有把多媒体用在这些节点上,才叫用到了刀刃上了。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渡依赖,整堂课都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看是好像很热闹,实际上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而也有一些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运用多媒体手段,手捧传统不放。这两个极端,在当前背景下都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来加以综合考虑。前文说到的几个关键点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对教材学习的难点不同。例如,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读,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一句话,就是要做到适时而用,适可而用。
二、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源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让学生受到兴趣内驱,从一个“知之者”向“乐知者”发生转变,增强学习主体性。实践时,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将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充分整合到氛围营造上,并且有交互、连接、动画、变色等功能的特点。这样教学,就能使得语文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课堂资源丰富生动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引起他们注意,还能促进他们发现问题,积极质疑思考,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们就可作如下设计:配乐,教师描述并用课件出示“夜空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鼓励学生放飞想象——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再多媒体呈现出示:小女孩飞到了月亮上并坐了下来的画面,教师提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将激趣和诱思集为一体的,让学生既有思考的动力和积极性,也能学为收获,效果显著。
三、应遵循实效性原则
运用任何手段都必须讲究实效性的问题,多媒体虽然强大,但并不意味着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其有效性还是值得我们考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除了在遵循实时性、辅助性原则外,我们还要遵循实效性原则。现代多媒体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地流淌,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遵循以上原则,同时还要讲究辅助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多媒体,在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展信息技术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小青,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原则;遵循;使用
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推进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我们知道,多媒体是为教育定身制的辅助教学工具,其功能强大,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能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控制性。而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与多媒体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科学地将其与多媒体整合,使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课堂中没有把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发挥出来,没有成为提效增质的利器。因此,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共商其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遵循一定原则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一、应遵循适时性原则
所谓知时性,就是指多媒体的运用要用在关键点上,即疑难点、易混易淆点、思维拐角点上。只有把多媒体用在这些节点上,才叫用到了刀刃上了。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渡依赖,整堂课都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看是好像很热闹,实际上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而也有一些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运用多媒体手段,手捧传统不放。这两个极端,在当前背景下都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来加以综合考虑。前文说到的几个关键点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对教材学习的难点不同。例如,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读,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一句话,就是要做到适时而用,适可而用。
二、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源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让学生受到兴趣内驱,从一个“知之者”向“乐知者”发生转变,增强学习主体性。实践时,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将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充分整合到氛围营造上,并且有交互、连接、动画、变色等功能的特点。这样教学,就能使得语文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课堂资源丰富生动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引起他们注意,还能促进他们发现问题,积极质疑思考,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们就可作如下设计:配乐,教师描述并用课件出示“夜空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鼓励学生放飞想象——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再多媒体呈现出示:小女孩飞到了月亮上并坐了下来的画面,教师提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将激趣和诱思集为一体的,让学生既有思考的动力和积极性,也能学为收获,效果显著。
三、应遵循实效性原则
运用任何手段都必须讲究实效性的问题,多媒体虽然强大,但并不意味着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其有效性还是值得我们考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除了在遵循实时性、辅助性原则外,我们还要遵循实效性原则。现代多媒体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地流淌,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遵循以上原则,同时还要讲究辅助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多媒体,在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展信息技术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小青,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
- 【发布时间】2019/4/9 10:12:54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