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视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环节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基础组成内容,做好阅读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择取和教学质量控制,对于我国小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内容刻板、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师对书本的讲授,内容单一。小学生普遍反映课余时间不足,课业压力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语文阅读,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更是要让学生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时代影响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激发小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然而,现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通常运用已有的、刻板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教授课本知识点和考点,教学的基本模式得不到创新,使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真谛,进而对语文阅读以及语文学科都失去兴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生的阅读缺乏主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稳定性和约束力方面还比较缺乏,阅读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师长、同学间的相互认可,这个时期附属内驱力是较强的。一项调查就表明,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阅读兴趣较低,在课堂上表现为互动不积极,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学生应当明确自己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应在课堂活动中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其中,对所学内容不闻不问,课后更不会去总结复习,甚至是反感语文阅读教学。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深度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重视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正处于对生活探究的最佳时期,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增加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说展开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一些小学教师对阅读教学持有一种“阅读教学无用论”,从内心上就没有真正将阅读教学重视起来,一些教师甚至将阅读教学直接取消掉,改变成语文教学;一些教师虽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但教师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在教学课堂上既不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又不让学生提出问题,仅仅是让学生默默地阅读。为全面体现小学阅读教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真正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要求,为自己拟定相关阅读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展开阅读教学课堂之前,明确相应的阅读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意义。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对教材全解的依赖,要自己动脑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总结和概述,为学生讲出新意,全面为学生剖析阅读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教学内容。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讲解这篇课文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相关阅读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涉及故事的改编,从而让学生深度学习相关教学内容。
(二)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转化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助推剂,而且还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学生对于事物的兴趣似乎永久都不会消磨殆尽,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转化为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会对阅读内容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心理,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投入。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增加阅读教学课堂或者阅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兴趣动力的驱使下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为学生设定阅读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遐想的问题,增加阅读教学内容的神秘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相关阅读内容的动力和兴趣。比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之前提出以下问题:1.你见过乌鸦吗?2.你知道乌鸦是怎么喝水的吗?3.如果给你一杯水,不让你端起杯子而且不能用吸管,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把杯子里的水喝干净?在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好奇心理会瞬间被激发出来,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教学内容,而且在阅读之后,学生会从阅读内容中获得相应的新知识和能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
(三)创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
教学情境是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上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可以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将教学内容改编成趣味的故事,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的扮演,或者在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阅读内容。以这种教学方式展开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一些学生为了将阅读内容讲解得更加清楚,学生会深入地阅读教学内容,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坐井观天》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一些对话,在扮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体会,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情境扮演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首先要提高小学阅读教师队伍,其次在阅读材料方面要进行合理选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超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学周刊,2019(10):135.
[2]徐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04):43-44.
[3]谢志红.寻点·感悟·迁用——小学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建构探究[J/OL].学周刊,2019(07):138
[4]王金红.艺术研磨,静待花开——浅谈小学阅读教育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8-9.
[5]李想.小学阅读教学的“四种境界”[J].教书育人,2018(35):68-6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内容刻板、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师对书本的讲授,内容单一。小学生普遍反映课余时间不足,课业压力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语文阅读,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更是要让学生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时代影响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激发小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然而,现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通常运用已有的、刻板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教授课本知识点和考点,教学的基本模式得不到创新,使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真谛,进而对语文阅读以及语文学科都失去兴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生的阅读缺乏主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稳定性和约束力方面还比较缺乏,阅读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师长、同学间的相互认可,这个时期附属内驱力是较强的。一项调查就表明,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阅读兴趣较低,在课堂上表现为互动不积极,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学生应当明确自己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应在课堂活动中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其中,对所学内容不闻不问,课后更不会去总结复习,甚至是反感语文阅读教学。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深度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重视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正处于对生活探究的最佳时期,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增加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说展开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一些小学教师对阅读教学持有一种“阅读教学无用论”,从内心上就没有真正将阅读教学重视起来,一些教师甚至将阅读教学直接取消掉,改变成语文教学;一些教师虽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但教师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在教学课堂上既不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又不让学生提出问题,仅仅是让学生默默地阅读。为全面体现小学阅读教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真正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要求,为自己拟定相关阅读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展开阅读教学课堂之前,明确相应的阅读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意义。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对教材全解的依赖,要自己动脑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总结和概述,为学生讲出新意,全面为学生剖析阅读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教学内容。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讲解这篇课文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相关阅读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涉及故事的改编,从而让学生深度学习相关教学内容。
(二)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转化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助推剂,而且还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学生对于事物的兴趣似乎永久都不会消磨殆尽,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转化为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会对阅读内容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心理,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投入。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增加阅读教学课堂或者阅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兴趣动力的驱使下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为学生设定阅读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遐想的问题,增加阅读教学内容的神秘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相关阅读内容的动力和兴趣。比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之前提出以下问题:1.你见过乌鸦吗?2.你知道乌鸦是怎么喝水的吗?3.如果给你一杯水,不让你端起杯子而且不能用吸管,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把杯子里的水喝干净?在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好奇心理会瞬间被激发出来,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教学内容,而且在阅读之后,学生会从阅读内容中获得相应的新知识和能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
(三)创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
教学情境是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上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可以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将教学内容改编成趣味的故事,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的扮演,或者在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阅读内容。以这种教学方式展开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一些学生为了将阅读内容讲解得更加清楚,学生会深入地阅读教学内容,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坐井观天》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一些对话,在扮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体会,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情境扮演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首先要提高小学阅读教师队伍,其次在阅读材料方面要进行合理选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超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学周刊,2019(10):135.
[2]徐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04):43-44.
[3]谢志红.寻点·感悟·迁用——小学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建构探究[J/OL].学周刊,2019(07):138
[4]王金红.艺术研磨,静待花开——浅谈小学阅读教育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8-9.
[5]李想.小学阅读教学的“四种境界”[J].教书育人,2018(35):68-69.
- 【发布时间】2019/4/9 10:14:37
- 【点击频次】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