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能改文的引导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作文修改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自能改文的引导,让他们有意识、有能力去进行作文修改。
关键词:小学作文;自能改文;引导;加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而我们学生在作文时往往只重视写,忽略改。殊不知,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多次修改、润色而成的。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充分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还应提高学生对修改意识,增强其主动性,使之养成在作文后自觉修改文章。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修改方法,达到“想改”、“会改”的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作文教学,谈谈加强学生自能改文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教师指导修改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教师修改文章的时间要多一些,随着年级增高,修改时间和次数应逐渐向学生倾斜。要知道,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主体,而我们教师只是指导,引导他们能修改、会修改才是我们指导修改的目的所在。在实践中,我们指导修改的作文,不应只是单纯的评判正误和优劣,更应该巧借精当的批改,传授有关的写作知识,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给学生提供模仿借鉴依据,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到会批改的方法策略。实践中,我们可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
一是分类梯度修改。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反应在作文中,也是有别的。不同学力的学生自然写出的作文也有质量高低差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可实行优劣分类,分层指导,梯度要求。作文较好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材和剪裁,紧紧抓住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写得丰满具体;对表达不清、材料杂乱的,重点引导详略、分清主次;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更高要求。
二是根据写作目的修改。每次作文都有一个写作目的,不同目的,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时,就会把这种目的渗透到修改中,要求学生围绕目标表达,而不是随心所欲。
三是及时发现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其实,学生作文中不乏成功之作,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只是我们教师因为事务较多而忽视了发现和捕捉,导致很多学生的成功被隐藏。在教师作文指导修改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妙句佳段美文,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增强他们作文兴趣和自信心。其方法可以是这样。(1)让作者亲自朗读,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写作的自信,并借此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2)把每次作文中好词妙句佳段美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并取上一个既符合学生特点又富有激励的名字,以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3)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写上评语,在班上推荐,在学习园地展出,在家长会展示。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能得到家长支持。
二、学生自我评改
学生才是修改的真正主体,而教师的导,其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改,授予方法。因此,在每次写完作文后,告诉学生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脑子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无法发现毛病。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先朗读,像读别人作文那样去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细嚼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挑毛病,然后根据老师教给的“删、增、调、换”方法,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整体,着重统领全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局部注意段落、字句、标点。这学期《我的家乡》一文,就是采用此法进行修改的,效果很好。学生自我修改之后,教师对学生所改之处再进行评阅,同时要求学生写“修改心得”。“修改心得”包括:①优点及其原因,②缺点及其原因,③修改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修改能力不但会提高,而且作文能力也有长足发展。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三、学生相互修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修改习作、写下评语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是组内互改或组间互改。互改时先分组,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注意字词、标点,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性内容,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目标所提的不同要求。如本学期我们写的《嘉陵江大桥》这篇文章,互改中就要求写上: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写作特点;②表达是否清楚、具体;③顺序是否合理。互改后用一节课时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重点谈精心选材,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经过。每次谈的内容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吸取教训。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我们教师下大力气。不仅要打持久战,还要有系列化策略,不仅要教给良好的修改方法,还要培养良好的修改习惯,学生自能改文的意识和能力才会提高,作文才会越写越好。
参考文献:
[1]原立和,浅谈作文修改的方法[J].新课程,2008年。
关键词:小学作文;自能改文;引导;加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而我们学生在作文时往往只重视写,忽略改。殊不知,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多次修改、润色而成的。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充分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还应提高学生对修改意识,增强其主动性,使之养成在作文后自觉修改文章。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修改方法,达到“想改”、“会改”的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作文教学,谈谈加强学生自能改文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教师指导修改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教师修改文章的时间要多一些,随着年级增高,修改时间和次数应逐渐向学生倾斜。要知道,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主体,而我们教师只是指导,引导他们能修改、会修改才是我们指导修改的目的所在。在实践中,我们指导修改的作文,不应只是单纯的评判正误和优劣,更应该巧借精当的批改,传授有关的写作知识,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给学生提供模仿借鉴依据,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到会批改的方法策略。实践中,我们可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
一是分类梯度修改。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反应在作文中,也是有别的。不同学力的学生自然写出的作文也有质量高低差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可实行优劣分类,分层指导,梯度要求。作文较好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材和剪裁,紧紧抓住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写得丰满具体;对表达不清、材料杂乱的,重点引导详略、分清主次;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更高要求。
二是根据写作目的修改。每次作文都有一个写作目的,不同目的,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时,就会把这种目的渗透到修改中,要求学生围绕目标表达,而不是随心所欲。
三是及时发现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其实,学生作文中不乏成功之作,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只是我们教师因为事务较多而忽视了发现和捕捉,导致很多学生的成功被隐藏。在教师作文指导修改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妙句佳段美文,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增强他们作文兴趣和自信心。其方法可以是这样。(1)让作者亲自朗读,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写作的自信,并借此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2)把每次作文中好词妙句佳段美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并取上一个既符合学生特点又富有激励的名字,以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3)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写上评语,在班上推荐,在学习园地展出,在家长会展示。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能得到家长支持。
二、学生自我评改
学生才是修改的真正主体,而教师的导,其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改,授予方法。因此,在每次写完作文后,告诉学生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脑子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无法发现毛病。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先朗读,像读别人作文那样去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细嚼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挑毛病,然后根据老师教给的“删、增、调、换”方法,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整体,着重统领全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局部注意段落、字句、标点。这学期《我的家乡》一文,就是采用此法进行修改的,效果很好。学生自我修改之后,教师对学生所改之处再进行评阅,同时要求学生写“修改心得”。“修改心得”包括:①优点及其原因,②缺点及其原因,③修改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修改能力不但会提高,而且作文能力也有长足发展。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三、学生相互修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修改习作、写下评语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是组内互改或组间互改。互改时先分组,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注意字词、标点,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性内容,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目标所提的不同要求。如本学期我们写的《嘉陵江大桥》这篇文章,互改中就要求写上: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写作特点;②表达是否清楚、具体;③顺序是否合理。互改后用一节课时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重点谈精心选材,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经过。每次谈的内容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吸取教训。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我们教师下大力气。不仅要打持久战,还要有系列化策略,不仅要教给良好的修改方法,还要培养良好的修改习惯,学生自能改文的意识和能力才会提高,作文才会越写越好。
参考文献:
[1]原立和,浅谈作文修改的方法[J].新课程,2008年。
- 【发布时间】2019/4/9 10:16:56
- 【点击频次】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