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 任静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华凤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饱含生活智慧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知识无处不在,如关于时间的计算、超市购物的计算等。这些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事物和场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时常出现。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应当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深化数学的生活内涵和智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操作才能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才能真正以生活化促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呢?作者认为,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具体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以生活化情景进行课堂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导入既能迅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又能自然顺畅地引入主题教学,消除因新知识的教学所带来的“突兀感”。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重、玩心大、注意力不集中、心智发育不成熟、新事物新知识理解能力较弱等特点。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最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利用小学生的特征优势,有效规避其劣势,运用互补增值原理,以生活化情景导入课堂,用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做“引”,第一时间攫取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生活化情景具体内容浅显易懂,又能有效缓解甚至避免因新知识新事物所带给学生的不适应感。比如在教学“百分比”时,笔者在开始新课前就意识到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百分比”知识,因而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则大概率出现学生不理解、难消化等问题。于是笔者便转换思路,以学生日常熟悉的“商场打折”情景作为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新内容导入之前,笔者先是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昨天老师去商场买鞋子,碰巧店里正在打折,买一双鞋子打7折,买两双打6折,最后老师买了两双鞋子,一共花了180块钱,那么请问老师一共节省了多少钱?”听完问题,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都开始执笔计算,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计算出结果――节省了120元。通过这样接地气的场景导入,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新知识教学提供保障。
  二、将生活知识融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体,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内容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生活知识、生活案例设计教学课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感悟数学,并最终达到学会数学、爱上数学、应用数学的目的。笔者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就通过实例引入提升教学。
  师:“小明家要翻修客厅地板,已知他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都为5米,当前有3中规格的瓷砖供装修师傅选择,x类是长宽皆为20cm的正方形瓷砖,单价4元,y类也是长宽皆为25cm的瓷砖,单价5元,z类长为25cm,宽为20cm,单价6元,请问该如何设计装修方案才能最省钱?”
  学生通过计算,最终得出“采用x类需要625块瓷砖,花费2500元,y类需400块,花费2000元,z类需500块,花费3000元”。通过计算结果比对,确定选择y类瓷砖最省钱。
  以上述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清楚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关于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的联想,初步建立起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维,强化他们的数学意识。
  三、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本质是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的限制,数学课堂氛围通常较为沉闷,教师教得无精打采,学生学得有气无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便成为数学课程有效开展的前提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昀为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也是影响课堂氛围昀核心的要素,师生关系不平等,或者说教师过多地主导了课堂教学进程,是当前数学课堂氛围沉闷的主因。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作课堂中的主体,并努力与之建构一种以平等、包容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课堂生活化氛围形成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展开交流,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使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教师也不宜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从侧面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总结经验。总而言之,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就是使学生将课堂视作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尽可能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感、压抑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释放天性,展现自我,这不仅是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其创新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四、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抽象总结,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数学元素,这些数学元素是学生学习的利器,只是学生习焉不察而已。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需要致力于生活中数学元素的发掘,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膈膜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还能借助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就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尽管学生到四年级才开始学习小数知识,但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经接触甚至使用过小数,笔者在教学前,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小数现象,比如小明感冒发烧,却医院量体温,温度计的显示为 37.9°,又如小明跟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商品标有各种各样的价格,其中大部分有零有整,如水杯 15.5元、练习簿2.5元等,这其实也是一种小数。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表面上学生到五年级学习负数,但实际生活中使用负数的情形也比比皆是,比如冬天天气预报零下多少度,又如电梯楼层的负一楼、负二楼等。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资源。
  五、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是双向的,它既指运用生活要素,服务课程教学,也指借助课程知识,服务实际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化教学还要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将课程教学的内容、技能应用到生活之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一种有效的检验,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予以针对性的矫正。就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超市、菜场购物等,经常会碰到此类问题,以此作为教学问题,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对于其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也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以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小红和妈妈去菜市场卖鱼,鱼 2.2元一斤,小红妈妈买了一条 3斤重的鱼,并给了鱼贩子 10元钱,那么,鱼贩子应该找给小红妈妈多少钱?这其实就是一道简单的先乘除后加减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小数乘法的技能,也能强化其对四则运算规律的认知。又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测量饭桌、地面瓷砖、床铺等的边长,进而计算其面积。
  • 【发布时间】2019/4/9 10:17:35
  • 【点击频次】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