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关键字:导入;以旧引新;实践操作;巧设游戏;实际表演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成功的导入,可以使所有学生集中思想和精力,投入到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有力的条件。下面就如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巧妙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教师在学生进入“愤”的状态时“启”,在学生进入“悱”的状态时“发”,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二)先发制人,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
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就在于导入,导入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富于创意的导入,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三)承上启下,加强新知与旧知衔接。
课堂导入是旧课与新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开始。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由迁移规律可知,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的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这样导入新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实践操作导入法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认识高”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剪拼几种不同平行四边形,做成做大长方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剪拼的结果,画的线段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三)讲故事式导入法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例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西天取经路上天气热,八戒找到一个西瓜,悟空把它拿来师徒四人每人分四分之一,八戒眼一瞪:“这样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我应多吃才合情,我吃六分之一。”悟空一旁偷偷笑,连忙拿刀把瓜分。八戒接瓜说:“怎么我的最最少,准是猴哥又使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六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少。
师:这就是我们将学的新内容。
(四)巧设游戏导入法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教学“找2、3、5倍数”,在课前可设计“是2的倍数的学号”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实际表演导入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导入法、类比迁移导入法、设悬念式导入法等,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和谐、愉悦教学氛围。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
[2]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三部曲
[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
关键字:导入;以旧引新;实践操作;巧设游戏;实际表演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成功的导入,可以使所有学生集中思想和精力,投入到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有力的条件。下面就如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巧妙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教师在学生进入“愤”的状态时“启”,在学生进入“悱”的状态时“发”,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二)先发制人,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
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就在于导入,导入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富于创意的导入,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三)承上启下,加强新知与旧知衔接。
课堂导入是旧课与新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开始。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由迁移规律可知,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的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这样导入新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实践操作导入法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认识高”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剪拼几种不同平行四边形,做成做大长方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剪拼的结果,画的线段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三)讲故事式导入法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例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西天取经路上天气热,八戒找到一个西瓜,悟空把它拿来师徒四人每人分四分之一,八戒眼一瞪:“这样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我应多吃才合情,我吃六分之一。”悟空一旁偷偷笑,连忙拿刀把瓜分。八戒接瓜说:“怎么我的最最少,准是猴哥又使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六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少。
师:这就是我们将学的新内容。
(四)巧设游戏导入法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教学“找2、3、5倍数”,在课前可设计“是2的倍数的学号”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实际表演导入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导入法、类比迁移导入法、设悬念式导入法等,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和谐、愉悦教学氛围。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
[2]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三部曲
[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
- 【发布时间】2019/4/9 10:26:13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