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不容忽视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农村小学生在数学读题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大力培养数学读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信息,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
有位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解读,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能力的强弱与学生数学语言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传统观念来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好像和数学教学无关。但是,纵观和反思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解读上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阅读能力跨学科的迁移不畅造成的,因为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语言要求科学、准确,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数学老师没有重视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所致。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生,在数学读题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会读题、盲目读题、急于做题等,导致曲解题意、错误百出,严重制约和影响其数学成绩的提高,影响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强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应该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利于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分析所教班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解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效果良好。
一、培养细心读题的良好习惯,是培养读题能力的第一步
培养学生的细心读题习惯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仔细看清题目要求。连题目的要求都看不清,读不懂,当然会直接制约解题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读题时,往往不够细心,没有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读题走马观花,看到一些数字,就想当然地做题,忽略了细节性的因素,导致题意把握不准,解题出错。例如:“120除以10与30的和,商是多少?”学生往往会忽略最后的“商是多少”这个要求,觉得就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审题不清、没看懂要求而导致出错。再如:“公园里有桃树35棵、梨树25棵、苹果树3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解决这个问题时,多数学生望文生义,认为题中给出了三种果树的具体数量,又看见“一共”二字,所以忽略了具体的要求,直接列出算式35+25+30=90(棵)。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往往不是不会做题,而是缺少细心读题的习惯。为此,数学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细心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的习惯,为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过好第一关。
二、进行读题方法的具体指导,是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关键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问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遇到题目自己不会读题,也就不会分析,但是只要等老师把题目读一遍,甚至有时老师只读到一半时,他就明白了,也会动笔解题了。原因就在于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阅读数学题目。没有学会读题的具体方法,当然就不会读题了。所以教师还必须具体指导学生读题的方法。
1、先要仔细地把题目读完整。指导学生在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题目读顺,读完整,才能分析题意。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做错的情况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但终究其原因,很多原因都是学生读题只读了一半,没有把题目读完整。例如:“食堂运来面粉200千克,大米是面粉的3倍多100千克,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一些学生往往只求出大米有多少千克,而没看到题中的“共”字,就不会去求“大米和面粉总共有多少千克”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良好的读题方法:首先把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把题目读完整,弄懂题意,才可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正确解答。
2、找出题中的关键词,提炼题中的关键信息。在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小学生在读题和求解时,对于题目内容只能进行大概的了解,却不能抓住题目的重点,不能明确解题的思路。还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词的存在,把本来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对文字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并不能一直维持着专注的状态,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只会进行粗略的阅读,而对于内容较复杂的题目则会失去耐心。教材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学生读题细心程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在题目中往往会设下一定的文字表达“陷阱”,这更增加了学生读题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读题指导时,一定要要求学生标注出题中的关键词。可以指导学生用特定的符号将题目中的重点词句标注出来,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抓住重点,就可以进一步分析理解题目,形成解题思路。
3、对于表格和图画式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从而读懂题意。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性题目,这样的题目很多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坚持指导学生在图表的观察中进行数学表述,在读题中多问些为什么,逐渐习惯去抓住重点、找到关键,从而学会在题目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题目解读与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其实就是要培养他们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仅从低年级开始就要重视,还须在各年级的教学中都持之以恒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
有位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解读,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能力的强弱与学生数学语言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传统观念来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好像和数学教学无关。但是,纵观和反思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解读上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阅读能力跨学科的迁移不畅造成的,因为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语言要求科学、准确,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数学老师没有重视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所致。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生,在数学读题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会读题、盲目读题、急于做题等,导致曲解题意、错误百出,严重制约和影响其数学成绩的提高,影响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强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应该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利于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分析所教班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解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效果良好。
一、培养细心读题的良好习惯,是培养读题能力的第一步
培养学生的细心读题习惯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仔细看清题目要求。连题目的要求都看不清,读不懂,当然会直接制约解题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读题时,往往不够细心,没有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读题走马观花,看到一些数字,就想当然地做题,忽略了细节性的因素,导致题意把握不准,解题出错。例如:“120除以10与30的和,商是多少?”学生往往会忽略最后的“商是多少”这个要求,觉得就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审题不清、没看懂要求而导致出错。再如:“公园里有桃树35棵、梨树25棵、苹果树3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解决这个问题时,多数学生望文生义,认为题中给出了三种果树的具体数量,又看见“一共”二字,所以忽略了具体的要求,直接列出算式35+25+30=90(棵)。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往往不是不会做题,而是缺少细心读题的习惯。为此,数学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细心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的习惯,为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过好第一关。
二、进行读题方法的具体指导,是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关键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问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遇到题目自己不会读题,也就不会分析,但是只要等老师把题目读一遍,甚至有时老师只读到一半时,他就明白了,也会动笔解题了。原因就在于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阅读数学题目。没有学会读题的具体方法,当然就不会读题了。所以教师还必须具体指导学生读题的方法。
1、先要仔细地把题目读完整。指导学生在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题目读顺,读完整,才能分析题意。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做错的情况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但终究其原因,很多原因都是学生读题只读了一半,没有把题目读完整。例如:“食堂运来面粉200千克,大米是面粉的3倍多100千克,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一些学生往往只求出大米有多少千克,而没看到题中的“共”字,就不会去求“大米和面粉总共有多少千克”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良好的读题方法:首先把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把题目读完整,弄懂题意,才可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正确解答。
2、找出题中的关键词,提炼题中的关键信息。在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小学生在读题和求解时,对于题目内容只能进行大概的了解,却不能抓住题目的重点,不能明确解题的思路。还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词的存在,把本来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对文字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并不能一直维持着专注的状态,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只会进行粗略的阅读,而对于内容较复杂的题目则会失去耐心。教材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学生读题细心程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在题目中往往会设下一定的文字表达“陷阱”,这更增加了学生读题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读题指导时,一定要要求学生标注出题中的关键词。可以指导学生用特定的符号将题目中的重点词句标注出来,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抓住重点,就可以进一步分析理解题目,形成解题思路。
3、对于表格和图画式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从而读懂题意。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性题目,这样的题目很多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坚持指导学生在图表的观察中进行数学表述,在读题中多问些为什么,逐渐习惯去抓住重点、找到关键,从而学会在题目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题目解读与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其实就是要培养他们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仅从低年级开始就要重视,还须在各年级的教学中都持之以恒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 【发布时间】2019/4/9 10:26:34
- 【点击频次】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