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赵 欣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务之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教师尤其要在改革教法、优化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因为再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生钻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发挥不出效益。实行“综合科目”考试,物理课时有所减少,要保证学习的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物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要消灭机械重复、主次不分、满堂灌输、以讲代练、以讲代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分析的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在处理“导”与“学”的问题上,更应重视“学”,学生的自学时间要充分保证,学习面要尽量宽泛。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统得太死,课程安排得太满,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涉猎广泛的知识。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设计动手能力,乃至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应力争让实验更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不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充分活跃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 “替代法”和“比较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可考虑从在下方面人手: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从加强设计训练,引导发现探究,重视预测猜想,鼓励独立思考这几方面考虑。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学方法,实验技巧等.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1、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可以从扩大实验空间,增加实验时间,拓展实验方式几方面努力。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水平的实验能力,最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所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它与发散性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密切相关。根据某些要求理解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设计实验装置和电路等都属于设计实验能力的范畴。
  设计物理实验除了要掌握实验一般原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至仪器的设计思想。为了增强学生对仪器的使用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实验仪器的原理,剖析仪器的设计思想。例如在电学仪器中,滑动变阻器的设计运用了放大法,通过滑动一小段就能改变导线较大长度;电流表、电压表的设计思想是转换法,将电流的测量转换为指针的偏转,将电压表的测量转换为电流的测量。而电压表的读数实际上就是流过电压表的电流值和内阻的乘积,即U=IVRV。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学生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认识就不仅仅是电压表只能并联在电路中测电压,电流表只能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流,而可以在实验设计中灵活应用了。
  三、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新的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课题所选的一些题目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再有,一些题目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例如“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小论文:温室效应”……还有一些题目虽然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学生实验,但它的结论是学生所不知的,所以是真正的探索性实验,例如“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这些课题大多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做这些题目时也不是简单的“会”与“不会”的问题,而是可以在不同方面、不同深度进行许多工作。例如“小论文:从电冰箱到臭氧层”,可能有的学生着重从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上去研究,而另外一些学生的兴趣则在于臭氧对于太阳辐射的作用或太阳辐射的生理学效应。因此对学生课题研究的考核就不应该是简单地打个分数,而要有综合的评价。
  作为一名处于变革时期的物理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对每个教师的重要考验。
  • 【发布时间】2019/4/9 10:33:52
  • 【点击频次】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