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孙学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将教学引向宽广的开放式、探究式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语文;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所最为需要的人才。这对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语文作为公共课,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以机械而被动地讲解教材、就文讲文,而是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引向宽广的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对此笔者的几点体会供教学工作者参考。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培养自主探究,学习创新方法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阅读后自行发现许多问题:“什么是流线体?”“薄壳结构真的能承受住那么大的压力,真的那么牢固吗?”“越野汽车是怎么根据会跳跃的袋鼠发明出来的?”“鸡蛋真的捏不碎吗?”……对于如此多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想办法让其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独立探索的精神。若学生自主学习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共同探究,通过查找资料、做科学实验、实地演练等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鸡蛋捏不碎的奥秘、鸡蛋站立的秘密、鸡蛋灌浮的秘密……这就是创造性思维所发挥的作用。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们会有深刻的思考、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愿望。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鼓励学生多进行提问
  在新课程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质疑的过程,实际是发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转变在语文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让他们变得主动和积极,并且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比如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突破提问的心理障碍,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介绍桂林奇异山水的视频内容,而后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思考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出关于桂林山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桂林有这么秀美的风光?桂林自古以来都是这么漂亮吗:在这个过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内容。这样以来,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走出教室,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概念化的。这种模式化的教学,大大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想,真正的语文创新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解读上,在学生理解了整个文本的意思后,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实践。大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让孩子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他们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在开始表演前,我又选定了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孩子担任评委,以此给他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就这样,所有的孩子全都快乐地参与到了课堂实践中去。这些做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做创新型老师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
  1.创新型的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也就是说要有“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形成就应当建立在学习、理解、批判、质疑、建构和通过消化吸收进而创造的基础上。因此,教育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管理者,在于教师。而创新型教师的形成要具备创新意识,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型教师应该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反思:怎样上课,效果会更好?会更有价值?稳中求变,寻求多种教法,大胆实践、论证、再实践。
  3.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是创新型教师的保障。紧跟时代的脉搏,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拓宽视野,掌握前沿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改变以往复杂花哨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坚持教学的初心,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 【发布时间】2019/4/9 10:35:11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