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创设情境,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等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做没有兴趣的事,简直是一种累赘。学习也是一样的。作为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当摆脱以往人们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错误认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只有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他们喜欢数学课,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二、在教学中穿插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奇心强,喜欢玩游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教学和游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靠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会对数学学习的排斥感。而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同桌之间合作,通过实际动手剪、拼得出结论,这样对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容易弄错,我在教学中穿插儿歌来记忆:“小数乘小数,方法同整数。算完积以后,回头看乘数。乘数有几位,点上积小数。如若积位少,用0来补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三、提高教学趣味性、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
想要提高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除了打“感情牌”之外,还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让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更高,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对于小孩子来说,或许没有什么是比游戏更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时常能够看到小孩子为了玩游戏而废寝忘食,然而实际上小孩子喜欢游戏并不是喜欢游戏的本身,而是因为游戏带给了他们快乐的感受,让他们逐渐产生了“游戏等于快乐”的概念,而游戏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通过将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带给学生们“学习等于游戏等于快乐”的概念,从而提高知识的趣味性,从而带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出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完全可以将课堂变成“交易市场”,让小学生们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虚拟交易,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们能够最为直观的感受到人民币的作用和了解人民币的使用方法,而且在游戏时,非整数的物品价格还能够预先为小学生们埋下小数的“种子”,为小学生们未来学习小数建立一定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小数的学习中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掌握知识;而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老师们又可以把课堂变成手工课,让小学生们通过剪纸的方式去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教会了小学生们相关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与其它生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想比,课堂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所在,自然而然的就培养起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变的同时,教育实际上也得到了巨大的便利,除了多媒体教学能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小学数学知识以更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进行学习外,建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之上的云课堂教学也使教育呈现出了质的变化,在云课堂的帮助下,学生们能够轻松的对知识进行复习和预习,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不但有效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们爱上学习。
四、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手操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活动时,充分放手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统计图。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让学生自己去统计本组学生年龄结构,学生的统计花样百出,有的用“√”表示一个人,有的用“○”表示一个人,有的直接写数字“1”代表一个人……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再集中展示学生的成果,适时给出合理建议。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深厚,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五、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容易枯燥无味,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必要的生活化教学也不可缺少。通过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的现实生活问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那么抽象、那么遥远,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度。比如在教学生“乘法运算”时,我为同学设立了一个“郊游”课题的情境。春风习习、阳光明媚,老师要带领全班同学去郊游,放放风筝、踏踏青。同学们应该提前准备一些零食和饮料。现在有30块钱的班费,以下是零食和饮料的价格表:面包2元/个,饮料3元/瓶,梨1元/斤,话梅2元/袋,瓜子2元/袋……分小组讨论,尽可能的平均分配,可以用30元班费各买多少零食和饮料,还余多少元?不考虑平均分配,可以设计出多少种搭配购买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情况。
六、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学生,学校无小事,教师是灵魂的化身,智慧的化身,榜样的化身,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受教师的影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最容易让人遗忘又最朴实的就是情。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感情,如果教师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学生给学生以鼓励,自信。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的点滴,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就能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特别是高年级的后进生,差距拉大后会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只要有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学生“爱”上数学老师,“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总之,兴趣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我们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刻板地传授书本知识。有一句话叫做:会教书的学生越教越“少”,不会教书的学生越教越“多”。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教”的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老师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做没有兴趣的事,简直是一种累赘。学习也是一样的。作为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当摆脱以往人们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错误认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只有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他们喜欢数学课,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二、在教学中穿插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奇心强,喜欢玩游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教学和游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靠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会对数学学习的排斥感。而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同桌之间合作,通过实际动手剪、拼得出结论,这样对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容易弄错,我在教学中穿插儿歌来记忆:“小数乘小数,方法同整数。算完积以后,回头看乘数。乘数有几位,点上积小数。如若积位少,用0来补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三、提高教学趣味性、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
想要提高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除了打“感情牌”之外,还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让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更高,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对于小孩子来说,或许没有什么是比游戏更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时常能够看到小孩子为了玩游戏而废寝忘食,然而实际上小孩子喜欢游戏并不是喜欢游戏的本身,而是因为游戏带给了他们快乐的感受,让他们逐渐产生了“游戏等于快乐”的概念,而游戏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通过将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带给学生们“学习等于游戏等于快乐”的概念,从而提高知识的趣味性,从而带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出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完全可以将课堂变成“交易市场”,让小学生们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虚拟交易,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们能够最为直观的感受到人民币的作用和了解人民币的使用方法,而且在游戏时,非整数的物品价格还能够预先为小学生们埋下小数的“种子”,为小学生们未来学习小数建立一定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小数的学习中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掌握知识;而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老师们又可以把课堂变成手工课,让小学生们通过剪纸的方式去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教会了小学生们相关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与其它生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想比,课堂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所在,自然而然的就培养起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变的同时,教育实际上也得到了巨大的便利,除了多媒体教学能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小学数学知识以更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进行学习外,建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之上的云课堂教学也使教育呈现出了质的变化,在云课堂的帮助下,学生们能够轻松的对知识进行复习和预习,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不但有效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们爱上学习。
四、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手操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活动时,充分放手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统计图。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让学生自己去统计本组学生年龄结构,学生的统计花样百出,有的用“√”表示一个人,有的用“○”表示一个人,有的直接写数字“1”代表一个人……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再集中展示学生的成果,适时给出合理建议。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深厚,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五、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容易枯燥无味,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必要的生活化教学也不可缺少。通过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的现实生活问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那么抽象、那么遥远,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度。比如在教学生“乘法运算”时,我为同学设立了一个“郊游”课题的情境。春风习习、阳光明媚,老师要带领全班同学去郊游,放放风筝、踏踏青。同学们应该提前准备一些零食和饮料。现在有30块钱的班费,以下是零食和饮料的价格表:面包2元/个,饮料3元/瓶,梨1元/斤,话梅2元/袋,瓜子2元/袋……分小组讨论,尽可能的平均分配,可以用30元班费各买多少零食和饮料,还余多少元?不考虑平均分配,可以设计出多少种搭配购买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情况。
六、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学生,学校无小事,教师是灵魂的化身,智慧的化身,榜样的化身,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受教师的影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最容易让人遗忘又最朴实的就是情。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感情,如果教师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学生给学生以鼓励,自信。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的点滴,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就能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特别是高年级的后进生,差距拉大后会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只要有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学生“爱”上数学老师,“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总之,兴趣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我们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刻板地传授书本知识。有一句话叫做:会教书的学生越教越“少”,不会教书的学生越教越“多”。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教”的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老师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 【发布时间】2019/4/9 10:37:41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