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谭友春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它特有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形象而直观的表达方式,为山区教师教学演示提供了方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好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小学生年龄小而且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把文字、图形、音频融为一体,具有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为数学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通过图象的翻滚、色彩变化效果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导入环节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讲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
  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发言。这一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使其处于渴望求知,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为后面探究新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五年级下册的“数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成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数对的特征,又要理解数对的二维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但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
  教学过程:课件展示出现全班的座位图,并请学生说一说陆杰的座位在哪儿??当学生说的时候,再次出现组别线和横排线。并说说卢诗婷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数对的“二维性”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数对,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恰用现代教育技术,验证探究方案
  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而敏捷的思考能力。对于某些问题的探究既要求学生按逻辑顺序进行思考,又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常规思路、大胆设想另辟捷径,创造性地求解。我们常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学生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思路的寻找过程。
  例如,教学《数图形中的学问》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想一想,有几种数法,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这样两种方法老师都应该加以肯定。
  这种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探究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中培养开拓、创新的捷径。尤其是学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扩展,学生的不同见解成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材料。?综上所述,寓现代教育技术于数学探究性学习之中能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独立地获得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有利于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自制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
  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
  (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
  (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
  (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量角器。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时反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反馈方式都是,一人说,一人听。都是教师说为主,其实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学生也不可能全记得牢。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投影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并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求知欲。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等效果,教师适当、适度、适时进行合理运用,不仅开拓学生视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毅力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这一切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9/4/9 10:42:42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