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运用网络及其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大多数中小学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浏览网页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手段的探讨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满足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对网络形势下的德育方法进行创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为学生开辟一片网络绿地。
关键词: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校园网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将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在带给人们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在跨文化特性的网络传播中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如因沉迷于网上游戏而产生的一系列青少年犯罪等。面对信息网络全面普及和青少年网络群体日益庞大的现状,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有效引导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一、创设资源丰富的校园网,构建开放式的德育网络
在校园网上开辟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校各个方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自己的校园生活,了解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安排和自然情况及相关学科的内容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论坛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同时在校园网上,学校把家长需要的基本教育知识和方法、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学校动态情况等呈现在网络上,形成网络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个人主页上建立家长联谊会等等,让家庭配合我们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过滤的手段,为学生开辟一片网络绿地
学校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定期对信息进行筛选,让积极、健康、科学的信息占主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技术,在网络服务器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安装防“黑客”、防病毒软件,保护电脑安全。同时开展网上文明公约的签字仪式,让学生都明白青少年上网要遵守合约,要学生做文明的上网者。同时还要加强网上安全教育,通过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意识。为学校的德育建设打造一个育人的纯净空间。
三、利用校园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美化学生的心灵
(1)在校园网上开辟健康书籍在线阅读
为学生创建一个个性化的网络电子阅览室,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查找和阅读图书资料。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绿色书吧网站,网站中分设最新、最畅销图书的新书资讯栏目;有师生、生生交流读书感受的读书随笔栏目;有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读书指导栏目;还有文学名言、非常作家、在线阅读等栏目。在这样一个纯净的读书环境中可确保学生读到健康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在学校可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开展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设计活动。
利用自建网页开展德育教育,设计网页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运用电脑的能力。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学校可以进行了班级网页评比,并在校园网上推荐,让大家共同来欣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达到了育人的优化作用。
(3)设计不同的网络板块,让学生自发组织网络团体参与。
在网上设立“学生会”“学生活动”等,利用网络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发组织团体参与,让学生团体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制作相关专题网页。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学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培养学生对事情的责任心。让网络德育营造一种新的校园网络文化。
四、开设校园论坛和聊天室,创设德育活动新场所
因为论坛和聊天室具有即时性、公开性、匿名性和群体参与性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可以解除传统德育下固有的防范、恐惧心理,敢于“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而这又为学校开展道德讨论和进行学生道德判断及选择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证。论坛和聊天室完全可以使德育活动在隐蔽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进行。这样,讨论者就没有了传统德育课堂中的许多顾虑,他们就乐于参与并畅所欲言;而群体参与的特点恰好沿袭了传统德育活动的形式。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心灵距离更是通过此方式拉得更近,仿佛是面对面的谈话,心与心的勾通,情感的交流更为真实,更为直接。
五、德育课上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人生修养、社会道德观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使学生多接触正确积极的东西,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引导学生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事非,开展道德评价,实现舆论监督,从而使广大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和筛选。
总之,我们要以网络这种互动性、开放性、能动性突出的媒介为平台,教会学生在校园网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释放灵性,进而投入到真善美的创造中,使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借助网络沟通学校、社会,养成在网络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校园网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将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在带给人们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在跨文化特性的网络传播中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如因沉迷于网上游戏而产生的一系列青少年犯罪等。面对信息网络全面普及和青少年网络群体日益庞大的现状,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有效引导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一、创设资源丰富的校园网,构建开放式的德育网络
在校园网上开辟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校各个方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自己的校园生活,了解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安排和自然情况及相关学科的内容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论坛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同时在校园网上,学校把家长需要的基本教育知识和方法、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学校动态情况等呈现在网络上,形成网络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个人主页上建立家长联谊会等等,让家庭配合我们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过滤的手段,为学生开辟一片网络绿地
学校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定期对信息进行筛选,让积极、健康、科学的信息占主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技术,在网络服务器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安装防“黑客”、防病毒软件,保护电脑安全。同时开展网上文明公约的签字仪式,让学生都明白青少年上网要遵守合约,要学生做文明的上网者。同时还要加强网上安全教育,通过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意识。为学校的德育建设打造一个育人的纯净空间。
三、利用校园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美化学生的心灵
(1)在校园网上开辟健康书籍在线阅读
为学生创建一个个性化的网络电子阅览室,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查找和阅读图书资料。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绿色书吧网站,网站中分设最新、最畅销图书的新书资讯栏目;有师生、生生交流读书感受的读书随笔栏目;有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读书指导栏目;还有文学名言、非常作家、在线阅读等栏目。在这样一个纯净的读书环境中可确保学生读到健康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在学校可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开展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设计活动。
利用自建网页开展德育教育,设计网页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运用电脑的能力。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学校可以进行了班级网页评比,并在校园网上推荐,让大家共同来欣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达到了育人的优化作用。
(3)设计不同的网络板块,让学生自发组织网络团体参与。
在网上设立“学生会”“学生活动”等,利用网络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发组织团体参与,让学生团体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制作相关专题网页。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学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培养学生对事情的责任心。让网络德育营造一种新的校园网络文化。
四、开设校园论坛和聊天室,创设德育活动新场所
因为论坛和聊天室具有即时性、公开性、匿名性和群体参与性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可以解除传统德育下固有的防范、恐惧心理,敢于“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而这又为学校开展道德讨论和进行学生道德判断及选择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证。论坛和聊天室完全可以使德育活动在隐蔽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进行。这样,讨论者就没有了传统德育课堂中的许多顾虑,他们就乐于参与并畅所欲言;而群体参与的特点恰好沿袭了传统德育活动的形式。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心灵距离更是通过此方式拉得更近,仿佛是面对面的谈话,心与心的勾通,情感的交流更为真实,更为直接。
五、德育课上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人生修养、社会道德观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使学生多接触正确积极的东西,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引导学生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事非,开展道德评价,实现舆论监督,从而使广大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和筛选。
总之,我们要以网络这种互动性、开放性、能动性突出的媒介为平台,教会学生在校园网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释放灵性,进而投入到真善美的创造中,使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借助网络沟通学校、社会,养成在网络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 【发布时间】2019/4/9 10:44:23
- 【点击频次】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