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

 

【作者】 王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就是写得不成字,多笔少画,无中生有。别字则是把甲字当作乙字写,字形不错,但用错了地方,这种情况发生的更多一些。这主要因为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字体多变,有不少字形近、音同、义易混。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书写习惯、思想上重视对同音字、形近字的分辨。其次,辨析同音字要“据义定形”。同音字由于音同形异,书写时稍一疏忽,就容易张冠李戴写成别字。那么到底该如何减少学生的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一、直观演示让学生记住错点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记忆好的特点,我觉得他们会记住那些具体的、直观的识记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字和别字。这个对于现在的信息化时代一点也不难,如教学“懒”字时,有的同学总把右边的负写错,为此我就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字的笔顺和笔法,因为生动的演示学生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形成了深刻的记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懒”字了。
  二、识字游戏,提高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课前热身猜字谜,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课中讲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使学生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课后开展画说汉字活动,让学生把字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强调偏旁部首的影响:偏旁部首在字里位置,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只有正确掌握偏旁的笔画、名称及偏旁部首在合体中的位置,才能在书时摆正位置,避免出现错字,例如“知道”的“知”的“口”只能写在右边不能在左边。“祖国”的“祖”是示字旁,就不能写成“衣”字旁。
  三、刨根问底追根溯源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追根究源,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或出处,学生就不会再将词语中的字写错。如“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误将“厉”写为“励”。“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学生了解了它的出处,明白了这一成语的意思后,就不会容易出错了。
  四、自主发现,合理竞赛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他们的基本任务是教给儿童某些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除非儿童能够理解它,也就是说,除非儿童能够把他同化到他已有的意图中去而这种同化只有在儿童积极参与建构时才可能发生。各种教学法中能促使儿童主动学习的应该首推发现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大力提倡发现法,他认为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而且有利于记忆。
  1、自主识字: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急于讲出某一课生字的特点及识字的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汉字教材造成新奇、诱惑,引起学生主动探求汉字特点的兴趣,并逐渐培养起辨析汉字的能力,从而掌握识记的方法。(1)自主发现联系:汉字是意音文字,有“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了解了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可以避免错别字的产生。如出示“跑、跳、踢、跨”,朗读后讨论发现了什么,借助动作演示,学生发现这些字都与“足”有关,让学生从中悟出形旁可表意。如教学“清、请、情、晴、蜻”一组字,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发现其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上不同的表意形旁构成,从而让学生认识形声构字规律。(2)自主发现差别:当学生遇到难于辨别的细微特征时,这些特征就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关键特征,这时加强辨别的最好方法是,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如教学 “戌、戍、戊、戎”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后,要在每个字的关键部位用彩笔标出,在学生辨别后,要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对于由于能力问题而产生的错误辨别不能随意批评,而应该鼓励引导进一步辨别,鼓励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平时多讨论“你是怎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形近字的?”“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部分?”。辨别后还可以编成顺口溜来加强记忆。平时还要多开展比一比,评一评“辨字高手”等活动。
  2、自主纠错:(1)发现方法:形别字从读音入手,如作祟(suì)不是作崇(chónɡ);音别字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不计其数”意为数目多得无法计算,不是无法记忆或记录,当然不能写作“记”;义别字之间不能混写的主要原因是约定俗成,如“丰富多彩”不能写作“丰富多采”,像这种只能“死记硬背”了。(2)合理竞赛: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改变传统做法,不对错别字一一圈出,也不要写范字,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引导自主发现,自主改正,可以批示“发现地雷,请立即进行扫雷行动”“扫雷结果汇报”,这样不但不会给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记忆。在同学之间开展竞赛活动,互挑对方各项作业中的错别字,然后将这些错别字的规范字记录到专用的本子上,记录的方式鼓励个性化,比如在关键部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加上提示语,页面装饰……这样的作品一定要给展示的机会,并及时反馈评比。这种纠错的竞赛活动要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比如开展寻找课外积累错别字的活动,让学生平时查看报刊杂志,在家庭、学校附近的广告牌、商店招牌上寻找错别字,找到后主动帮助主人改正。每月评比“火眼金睛”“汉字小卫士”还可以在“美化汉字角”张贴他们的照片,介绍事迹,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规范汉语的责任感而且提高了纠错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正确书写汉字的意义,不断挖掘外因,积极调动内因,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加强解决错别字对策的研究,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9/4/9 10:44:32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