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罗 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花古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若教师想让学生学会、学好、学透,那么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以便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能够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地策略,以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兴趣是教学中的一大关键因素,若教师成功地培养或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得十分的积极主动,且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也会开始变得适宜于学生进行学习。站在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被成功的唤醒和培养,那么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就会变得更为顺畅,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去配合接下来的一切教学活动,从而学生就能够逐渐开始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这样初中语文教学的进行就会变得顺利起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读课文、抄生字、分段、归纳中心……就像每天都肯馒头,味同嚼蜡,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这就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教具(挂图、幻灯、录像等)。在教《春》一课时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美丽向往。于是春景就像一幅幅的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画面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在教《中国石拱桥》时,可以借助投影仪打出赵州桥外形图,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课堂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
  三、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应该考虑到课外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内,同时课外学习的质量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外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将课文内容和课外内容进行结合,通过结合,学生能够将对书本内容的兴趣转移到对课外内容的兴趣上,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认真,同时在课外的时候,学生也会积极的进行阅读,自我拓展阅读其实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因为这是学生主动的进行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素养的提升。在自我阅读研习中,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教学效益也得到提高。因此现代教育要关注到课外教育。
  四、重视学生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是一种创造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快感,确实是一种享受。也许,现在的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很差,你让他思考,非但不能让他们在语文课中找到快乐,反而会让其失去了对语文的关注和兴趣。教学中,老师可提出一些符合孩子生活经验或者容易激发他们探究欲的问题,那么一切烦扰就很容易消除了。教学《荒岛余生》一课时,先和学生聊天,聊孩子们的爱好,聊童话故事,聊宇宙奥秘,聊未解之谜,聊着,聊着,我就把话题引向了探险,然后再从探险转向一种假设:“如果,你驾着一艘小船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探险,突然吹来了一阵狂风,把你吹到一个荒岛上,没有粮食,没有伙伴,只有陌生,只有孤独,你会怎么办?”这样,学生自然就想到了《鲁滨孙漂流记》,它的内容、它的人物、它的很多细节,然后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整堂课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五、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初中教学开始顺利的进行后,教师除了要狠抓阅读这一重要知识模块的教学,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便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渐唤醒对语文进行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在教师持续不断的科学引导下让这种兴趣得到有效地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潜能放在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果与水平的展示平台。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将学生这一关键主体予以把握,让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例如朗诵活动、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课文改变情景剧表演等等,这都是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的教学活动形式。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讲解时,不光是要对该单元的古诗词进行讲解,还要将与之有关的古诗词归集起来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场小型的诗朗诵比赛,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令学生在朗诵中进一步增强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深情的朗诵教材内的古诗词,还可以朗诵课外的一些古诗词,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地拓展,使学生开始由古诗词的朗诵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 【发布时间】2019/4/9 10:51:47
  • 【点击频次】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