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营造有效课堂氛围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与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氛围;营造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可见,语文课程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将课堂重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呢?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与策略,帮助广大教师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二、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 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三、适时给予学生肯定
1.给予学生应有的赞赏
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参与的过程,老师会让学生们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就某段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当适时表示赞赏,这对于他们是极大的肯定。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打井人》时,课文学到最后,我让同学们分别谈谈自己对于文章题目的体会,说说这个题目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有的学生说挖井人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应当尊重他们,有的学生说我们要更努力才能找到井水,也有的学生会认识到吃到水的同时要想到挖水的人,要感谢他们。这个题目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立刻明白题目真正讲什么,然而,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基本有道理的都应当给予肯定与赞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可以让他们更积极的思考,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意,对于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2.对于学生一视同仁
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个性、家庭环境、成长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有些人比较聪明,理解问题很快,老师一说就通,学习成绩也很好,有的人则思维上相对比较迟钝,反应比较慢,学习成绩较为一般。对于学生的差异老师应当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平时表现好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这种行为对于其他人而言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耐心,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四、教师魅力促氛围
教态是老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例如:表情、体态动作、神态、教学心情等,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老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老师的教态而“观其色”。老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氛围。因此,老师的教态直接影响课堂氛围。
老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老师的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是师生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老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氛围温和。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如果老师板着脸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氛围;营造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可见,语文课程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将课堂重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呢?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与策略,帮助广大教师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二、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 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三、适时给予学生肯定
1.给予学生应有的赞赏
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参与的过程,老师会让学生们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就某段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当适时表示赞赏,这对于他们是极大的肯定。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打井人》时,课文学到最后,我让同学们分别谈谈自己对于文章题目的体会,说说这个题目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有的学生说挖井人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应当尊重他们,有的学生说我们要更努力才能找到井水,也有的学生会认识到吃到水的同时要想到挖水的人,要感谢他们。这个题目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立刻明白题目真正讲什么,然而,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基本有道理的都应当给予肯定与赞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可以让他们更积极的思考,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意,对于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2.对于学生一视同仁
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个性、家庭环境、成长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有些人比较聪明,理解问题很快,老师一说就通,学习成绩也很好,有的人则思维上相对比较迟钝,反应比较慢,学习成绩较为一般。对于学生的差异老师应当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平时表现好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这种行为对于其他人而言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耐心,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四、教师魅力促氛围
教态是老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例如:表情、体态动作、神态、教学心情等,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老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老师的教态而“观其色”。老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氛围。因此,老师的教态直接影响课堂氛围。
老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老师的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是师生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老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氛围温和。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如果老师板着脸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 【发布时间】2019/4/9 10:52:02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