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作者】 牟天祥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拘泥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气质和素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是当今社会教学下重要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新课改教学大环境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在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标准上,有所变化和创新。因此,任课教师为保证课程教学更加有效,需要加强教学模式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根据学生主观学习需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有效。
  一、现阶段对初中生实施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已经初步形成,故而在该阶段极易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生普遍对于社会拥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责任意识。然而,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是仅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体现为一定的片面性特征。初中生通常难以抵制社会中的诱惑,行为举止较为自我且鲁莽。初中生最普遍的违法行为,便是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常常缺乏尊重生命的意识,而且对于法律的认知比较淡薄,故而容易出现违法行为。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积极向学生灌输法治内容,丰富其法律知识,从而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学习法律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违法概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借助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1.重视自身外在形象,发挥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教师了解的第一步就是从教师的形象开始的,教师良好的形象能够让学生自然的去亲近、主动的去倾听,潜移默化的产生人格的感染力,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相较于外在形象,生动的语言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加分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附于语言,语言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桥梁。生动优美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征渗透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学校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起重视
  学习一门学科除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因素以外,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营造良好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营造这样一种学习氛围,我们学校要对这门课程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在全校形成一种扬道德、懂法治的热烈氛围。
  3、创新教学模式,重塑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代、新观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坚持以教学组织者、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独自学习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把握,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讲授课程不能光是灌输,而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散发思维,并与学生交换意见,就算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有出入,教师也不能言辞阻止,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实在有偏差,教师也应该和蔼有耐心的指引。
  4、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引发学生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总体来说比较枯燥,而初中生性格比较跳脱,对这种枯燥的学科难以提起兴致,自然在课堂上与教师不能很好的配合。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初中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以及法治条例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件为案例展开探讨,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强烈认同感。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举办道德与法治辩论会,以一个命题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准备辩论稿,并让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荣誉感以及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导入激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巧设导入,如同演出一场戏,帷幕一打开就来个先声夺人,往往能把观众牢牢吸引住一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端有情、提起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因此,教师恰当地、艺术地运用好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这也是展现教师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每一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起始课,开始若是讲得平淡,学生自然就不会往下听了,使有限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学生无所收获。所以,教师应带着浓厚的情感去设计起始课的教学,要起到开门红的作用;也可以采取很多鲜活的教学手段来设置导语教学。学生开始有学习热情,后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会迅速提高。当然,就课堂导入而言,除了趣味故事导入、歌曲导入、小品导入外,还有温故导入、幽默漫画方式导入、开展竞赛导入,等等。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有法。
  6织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道德内涵与法治内涵的认知与理解,促使学生的课程学习高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置实践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习体验与理解。比如说,教师根据“法律在我们身边”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法律体制进行调查与了解。比如说交通规则体制,公共设施维护机制等。让学生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加深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优秀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以及辩论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下,对道德对法治形成准确的学习观和思想观。
  结语
  综上,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重点教学科目,教师在组织比较教学活动时,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合理构建课堂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构建案例情境演示,以及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下,增强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唐宗隆.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2.
  [2]郭树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才智,2018(32):179-180.
  • 【发布时间】2019/5/12 17:34:44
  • 【点击频次】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