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道德与法治创设情境施教的实践探究

 

【作者】 雷永亮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东兴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设情境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做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还能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施教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情境整合,成为了大家共识。受到一线教师的热衷应用,原因在于其是提效增质的有效方法。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受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影响,说教方式多,既空洞,又枯燥,让学生在乏味的学习中不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快乐。而在今天,特别是在倡导以学彰教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当前,创设情境施教就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课堂风景线。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精心创设,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教学实践,谈谈情境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源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激发,让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自觉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践行能力的重要平台,而这些能力都是我们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道德实践,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认知、去体验。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的有机整合,使生活进课堂、融教学于生活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生活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习得思品知识,形成良好品德。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即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通过参与、表演、体验等积极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若教师采用照本宣科、“一言堂”教学模式,讲大道理,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乏味与厌烦的情绪,而且渐失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这对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是不利的。因此,我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对这一联系自身实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轻松、愉悦、兴奋的讨论与交流中重温了父母在平凡生活中为他们成长所倾注的点点滴滴──生病时焦急的神情,取得成绩时欣慰的笑容,为了挣足学费的苦夜劳作、放学未归的满眼期待……联想起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的一幕幕,有的同学曾因母亲的唠叨而心烦;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管教太严而反感;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的平凡而嫌弃;有的同学曾因自己的任性而与父母顶嘴……通过讨论与讲述,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母爱如海洋般浩瀚,父爱如高山般深远。纷纷表示要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深爱父母,并把这种爱扩散到尊敬、爱戴邻里乡亲,最后在歌曲“母亲”声中使本课达到了高潮。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达到了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育人目的,强化了“尊老敬老”意识和行为。
  二、创设问题情境施教,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贵有疑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情境教学策略应用,我们自然就会应用到问题情境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问题情境,以问激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然,这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动力。而问题情境正是这种内驱力的发动机,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探究,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提升道德品质。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道德或心理健康或法律或国情等问题,创设以道德价值观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问题情境中,情境是载体,问题为主要,问题的质量是决定情境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入境,多思多探究。在情境中引发的思考比一般提问更具有激励性。例如,引发学生思考社会不文明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没有以问诱思的情境,学生就不会得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来。
  三、创设角色情境施教,提升道德践行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是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有效平台。而这种践行,自然需要与之相应道德实践。我们常说,即使是游戏,也得讲规则。而践行道德与法治,就需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即扮演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做法,而在课堂上就只能通过角色情境来模拟进行,但同样可以达到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到“我国国家结构”中“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社会”时,就可结合我国换届选举,创设情境施教,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候选人,一组扮演选举人。通过选与被选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在教学“探寻奇妙生命”一课时,我们可找几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母亲和孩子,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切身体会做父母的不易和为人父母的辛劳,从而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又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愉悦快乐,达到了既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发展道德践行能力,又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的多重目的。
  当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情境施教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渐形成一种教学常态。作为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精心创设情境,才能促使课堂趣味生成,促进学生更好的获得道德与法治理论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殷传雨,融理于境,入境动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的创设研究[J].祖国,2018年。
  • 【发布时间】2019/5/12 17:36:57
  • 【点击频次】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