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从图片教学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新不列颠百科全书》中“History”定义:这是一门研究事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事件)的编年纪录之学科,它奠定于对原始史料的考证基础之上,并对这些事件的缘由做出解释。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可见,历史是一门建立在史料考证基础上,运用多学科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推论,用以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的学科。人文性、科学性、主客观统一性是其学科的重要特征。教学中只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和方法才能体现学科的特点和价值。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呢?笔者就对教材中图片处理的角度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以图看史——重视图片教学的必要性
1、重视图片资料的教学,这是部编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决定的。
史料丰富是2016版部编历史新教材呈现的一大亮点。囿于纸质教材和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的局限,史料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从现有教材看图片资料的丰富性、典型性、代表性尤为突出,大量的疆域图、战争形势图、文物图片、珍贵的历史照片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像一个时光老人为我们娓娓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识读一张图片就是在与一段历史对话,就是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2、重视图片资料的教学,这是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决定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漫长而复杂,浩淼的史海中可探究之事不可胜数。初中历史教学试图从基础性的角度对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突出成就都有所涉及。但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实验的特点,采用图片形式呈现历史人物的形象、文物古迹等,可以达到更加简洁、具体、直观的效果。
3、重视图片资料教学,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决定的。
初中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建立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还发挥着主要作用,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是取得课堂良好效果的保证。图片资料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具有冲击作用,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品质,特别是对国家疆域的演变和战争形势的发展,用地图展示可以弥补学生地理知识的欠缺和思维能力的不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料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图片的挖掘和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以图说史——渗透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
1、以图说史,树立科学意识。
历史学科,在人们过去的认识中往往只重视其人文性而忽略其科学性。部编新教材对此有了较大改善,注重通过丰富的史料作出合理的推论,体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教学中也要贯穿这一原则,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必须要以客观的态度、严谨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进行认识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学习观。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用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告诉学生人体构造学、解剖学为了解远古人类身体的进化过程提供技术手段,用遗迹中遗物的炭化程度推测出距今年代,用石器等工具推测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态,正是这些考古发现为人类探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依据。总之,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科学,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灵魂。
2、识读地图,构建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利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教师要先教会学生识图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用《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方位和我国的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两条母亲河与人类诞生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大河文明形成的原因和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奠定基础。这样,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建立起时空的概念。
3、畅说图片,试作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图片资料中饱含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图片教学,学生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组织语言进行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如在利用《清明上河图》教授宋代社会生活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联系宋代政治、经济、民族关系解读宋代社会生活展现的特点,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图文对照,学会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判断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明白结论由史实而来,学习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如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一课,用远古传说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用图片呈现考古发掘的材料印证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以此认识到传说不等于真实的历史,必须得到考证方可采信。这样,将课文中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相互印证,教会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悟读图片,培养家国情怀
新教材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理念,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穿始终,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朱之文部长在三科教材培训上的讲话)。历史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导向,如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理念、匠人精神,民族英雄、革命先辈身上的青春热血、爱国主义、以民族大业为己任的抱负和责任感。让历史变得有温度,使人物故事更鲜活。学生在感动中受感染,在敬佩中立志向。
三、以图论教——图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图片解读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史学原则。
2、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重视多种史料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
3、课内突出重点和课外有限延伸相结合。
4、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其他能力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图片资料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使用图片,直观、真实地再现历史,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促进学科知识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图看史——重视图片教学的必要性
1、重视图片资料的教学,这是部编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决定的。
史料丰富是2016版部编历史新教材呈现的一大亮点。囿于纸质教材和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的局限,史料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从现有教材看图片资料的丰富性、典型性、代表性尤为突出,大量的疆域图、战争形势图、文物图片、珍贵的历史照片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像一个时光老人为我们娓娓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识读一张图片就是在与一段历史对话,就是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2、重视图片资料的教学,这是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决定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漫长而复杂,浩淼的史海中可探究之事不可胜数。初中历史教学试图从基础性的角度对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突出成就都有所涉及。但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实验的特点,采用图片形式呈现历史人物的形象、文物古迹等,可以达到更加简洁、具体、直观的效果。
3、重视图片资料教学,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决定的。
初中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建立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还发挥着主要作用,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是取得课堂良好效果的保证。图片资料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具有冲击作用,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品质,特别是对国家疆域的演变和战争形势的发展,用地图展示可以弥补学生地理知识的欠缺和思维能力的不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料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图片的挖掘和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以图说史——渗透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
1、以图说史,树立科学意识。
历史学科,在人们过去的认识中往往只重视其人文性而忽略其科学性。部编新教材对此有了较大改善,注重通过丰富的史料作出合理的推论,体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教学中也要贯穿这一原则,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必须要以客观的态度、严谨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进行认识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学习观。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用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告诉学生人体构造学、解剖学为了解远古人类身体的进化过程提供技术手段,用遗迹中遗物的炭化程度推测出距今年代,用石器等工具推测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态,正是这些考古发现为人类探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依据。总之,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科学,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灵魂。
2、识读地图,构建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利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教师要先教会学生识图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用《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方位和我国的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两条母亲河与人类诞生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大河文明形成的原因和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奠定基础。这样,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建立起时空的概念。
3、畅说图片,试作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图片资料中饱含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图片教学,学生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组织语言进行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如在利用《清明上河图》教授宋代社会生活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联系宋代政治、经济、民族关系解读宋代社会生活展现的特点,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图文对照,学会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判断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明白结论由史实而来,学习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如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一课,用远古传说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用图片呈现考古发掘的材料印证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以此认识到传说不等于真实的历史,必须得到考证方可采信。这样,将课文中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相互印证,教会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悟读图片,培养家国情怀
新教材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理念,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穿始终,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朱之文部长在三科教材培训上的讲话)。历史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导向,如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理念、匠人精神,民族英雄、革命先辈身上的青春热血、爱国主义、以民族大业为己任的抱负和责任感。让历史变得有温度,使人物故事更鲜活。学生在感动中受感染,在敬佩中立志向。
三、以图论教——图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图片解读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史学原则。
2、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重视多种史料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
3、课内突出重点和课外有限延伸相结合。
4、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其他能力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图片资料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使用图片,直观、真实地再现历史,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促进学科知识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19/5/12 17:44:10
- 【点击频次】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