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 肖 梨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留守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它们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人生价值观等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现在中国农村80%的学校以“留守学生”为主,所以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值得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一、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首先,学校要了解具体情况,掌握本校、本班学生的构成情况,以及留守儿童的多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等。其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理念。学校所有职工人员,除了自己的教书或行政等职责外,都需要主人翁的精神参加到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中,扎实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安全文明教育切实的渗入进去,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第二、学校与家庭要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由此了解好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等的信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完善学生的寄宿制。另外需成立“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对其监护人进行培训,协助委托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切实关爱儿童。
  第三、实施责任帮扶制度。可以在学校开展“扶贫扶志活动”,以及学生间的“手拉手”传递爱心活动;另外可建立“留守学生奖学金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制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
  第四、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内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正真的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身心发展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体恤。
  三、班主任要倾注真挚的爱梦清洒留守儿童
  (1)班主任是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角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留守儿童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抚慰者的角色要切切实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更应该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注重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顷注真挚情感用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祖辈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上顾及很少。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哪怕是一个鼓励、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非常高兴。真正做到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切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作风这样,即使孩子是顽石用真挚的情和爱也能让他健康成长。
  (2)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与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消除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四、开展活动
  目前农村小学生知识匮乏,加之小学生接触作文不久,对作文往往素手无策,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农村留守孩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组织孩子们开展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当地民俗调查活动。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节俭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亲访友,喝上两盅,常常乐的开怀大笑。
  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吃乌饭、包饺子、送灶、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节日,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带领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五、家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创设温馨的成长环境
  要培养留守儿童正常交往的能力,需要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为留守儿童创设正常交往的环境。我班的晓林性格冷漠、孤癖。平时教师叫他回答问题、参加游戏时,他一概不听,待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宛如木桩一般。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晓林的父母到深圳打工去了,整整两年没有回过家,他和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我与他的爷爷、爸妈取得联系,一方面,要求爷爷奶奶多带他去朋友、亲戚家做客,多鼓励他和邻居小朋友玩;另一方面,要求父母多回来看望他。经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晓林慢慢地变了,喜欢与人交谈、与人交往了。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是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相关研究者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 【发布时间】2019/5/12 17:54:02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