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推广到各个学科。而作为重要的素质拓展类科目,初中体育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根据体育课学习目标及任务,在体育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实践运用
作为连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初中是见证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土,还应当成为学生锻炼体魄的重要基地。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还不够。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当积极引入小组合作的形式,转变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让他们理解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体育教学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收获更强健的体魄。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
2.1 教师没有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运用到其中,但在教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只是体会了“小组”这一理念,并没有体会到“小组合作”这一理念,还是用原来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进行了分组,进行分组却不知道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积极性、方向性、组织性、生动性。比如说,体育教师在上体操训练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们进行身高高低分组,虽然让学生分了5组,但并没有提出对每组的目标、每组的方向和要求,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指导,教师也不能指导所有人,这5组还是和没有分组一样,没有目标性、没有活力,所以学习的效率就低下,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加长.对于学会的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的反感,使他们觉得学习体操无趣、枯燥、没有新鲜感。“小组合作教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和应用。
2.2 教师对小组分工不细致,教学过程太笼统
由于教师遵守学生自由活动的原则,在进行小组分工的时候,并没有指出每个小组应该做什么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喜欢的不同,在选择体育活动也就不同,这就使得学生打乱了原有分组,使得课堂无纪律、无组织,选择过程中大大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这扰乱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复杂化、教学结果不具实质性。比如说,教师对学生分了5小组,分布了体育活动有5项,分别为单杠、跑步、跳远、仰卧起做、扔铅球,但对小组进行分工,只是让小组自由选择,这些小组在选择、讨论的过程中大大浪费了课堂时间,使得学生真正的体育活动时间很少,锻炼的时间很少。小组分工不明确使得教学过程太笼统,教学过程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实施,教学结果也就没有意义。
二、策略
2.1、转变传统观念,彰显体育教学的意义
(2.1.1)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的价值
在传统观念里,很多家长都认为把过多时间和体力倾注在体育课程上是不值得的,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也不高。我认为,引导他们转变这样的观念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体育课也是一门需要进入考核的课程。虽然在大多数地区和学校以等级展现在升学档案中,但是体育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某些地区和学校的升学标准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方面认识这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提升重视程度。其次,当今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运动过程中意外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案例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增强自身身体体质最重要的环境就是体育课堂。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锻炼一个更强健的体魄。
(2.2.2)认识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改变以往的固有印象
除了对于体育课价值的不认同之外,很多学生和家长还存在对体育课认识过于片面的心理。通过我对学生的走访,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一群人做操”“体育课就是练练跑步”这样的说法也非常常见。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个不一样的体育课,我们应当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模式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再由教师进行分配和组合,旨在激发他们对体育教学的乐趣。除了体育课堂本身的意义之外,引入这样的模式给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能让他们体验了合作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2.2 建立轻松的教学环境、合理利用教学器材
目前大多数学校存在“教学器材少、人数多”这个状况,这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器材的多少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避免学生在使用器材过程中发生冲突。比如,教师在分配羽毛拍和羽毛球器材,教师首先查清器材的数目,再进行对学生分组,然后制定活动规则,这样有了一个明确的分工,学生就不会因为领不到器材而沮丧甚至发生冲突,不会嫉妒别人领取的器材,学生之间也就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小组之间也能够到合理的分配、运行,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有效的应用。
2.3、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制造团队合作的机会
在初中教学中,课堂氛围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时为了快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只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很多时候采用敷衍的态度回应教师,长此以往,便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懒散而没有生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效率也在不断下降,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堂的氛围,利用小组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自信的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参与的机会和时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合理地设立疑问,为学生制造合作的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分析探索,结合现有体育活动存在的现象,提出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性实施和应用,突出小组作学习的重要性、可行性、价值性。
参考文献:
[1]周晓.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146-154
[2]王上章.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室通讯).2016:30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实践运用
作为连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初中是见证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土,还应当成为学生锻炼体魄的重要基地。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还不够。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当积极引入小组合作的形式,转变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让他们理解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体育教学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收获更强健的体魄。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
2.1 教师没有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运用到其中,但在教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只是体会了“小组”这一理念,并没有体会到“小组合作”这一理念,还是用原来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进行了分组,进行分组却不知道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积极性、方向性、组织性、生动性。比如说,体育教师在上体操训练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们进行身高高低分组,虽然让学生分了5组,但并没有提出对每组的目标、每组的方向和要求,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指导,教师也不能指导所有人,这5组还是和没有分组一样,没有目标性、没有活力,所以学习的效率就低下,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加长.对于学会的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的反感,使他们觉得学习体操无趣、枯燥、没有新鲜感。“小组合作教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和应用。
2.2 教师对小组分工不细致,教学过程太笼统
由于教师遵守学生自由活动的原则,在进行小组分工的时候,并没有指出每个小组应该做什么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喜欢的不同,在选择体育活动也就不同,这就使得学生打乱了原有分组,使得课堂无纪律、无组织,选择过程中大大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这扰乱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复杂化、教学结果不具实质性。比如说,教师对学生分了5小组,分布了体育活动有5项,分别为单杠、跑步、跳远、仰卧起做、扔铅球,但对小组进行分工,只是让小组自由选择,这些小组在选择、讨论的过程中大大浪费了课堂时间,使得学生真正的体育活动时间很少,锻炼的时间很少。小组分工不明确使得教学过程太笼统,教学过程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实施,教学结果也就没有意义。
二、策略
2.1、转变传统观念,彰显体育教学的意义
(2.1.1)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的价值
在传统观念里,很多家长都认为把过多时间和体力倾注在体育课程上是不值得的,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也不高。我认为,引导他们转变这样的观念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体育课也是一门需要进入考核的课程。虽然在大多数地区和学校以等级展现在升学档案中,但是体育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某些地区和学校的升学标准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方面认识这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提升重视程度。其次,当今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运动过程中意外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案例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增强自身身体体质最重要的环境就是体育课堂。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锻炼一个更强健的体魄。
(2.2.2)认识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改变以往的固有印象
除了对于体育课价值的不认同之外,很多学生和家长还存在对体育课认识过于片面的心理。通过我对学生的走访,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一群人做操”“体育课就是练练跑步”这样的说法也非常常见。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个不一样的体育课,我们应当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模式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再由教师进行分配和组合,旨在激发他们对体育教学的乐趣。除了体育课堂本身的意义之外,引入这样的模式给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能让他们体验了合作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2.2 建立轻松的教学环境、合理利用教学器材
目前大多数学校存在“教学器材少、人数多”这个状况,这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器材的多少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避免学生在使用器材过程中发生冲突。比如,教师在分配羽毛拍和羽毛球器材,教师首先查清器材的数目,再进行对学生分组,然后制定活动规则,这样有了一个明确的分工,学生就不会因为领不到器材而沮丧甚至发生冲突,不会嫉妒别人领取的器材,学生之间也就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小组之间也能够到合理的分配、运行,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有效的应用。
2.3、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制造团队合作的机会
在初中教学中,课堂氛围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时为了快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只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很多时候采用敷衍的态度回应教师,长此以往,便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懒散而没有生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效率也在不断下降,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堂的氛围,利用小组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自信的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参与的机会和时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合理地设立疑问,为学生制造合作的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分析探索,结合现有体育活动存在的现象,提出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性实施和应用,突出小组作学习的重要性、可行性、价值性。
参考文献:
[1]周晓.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146-154
[2]王上章.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室通讯).2016:30
- 【发布时间】2019/5/12 17:54:26
- 【点击频次】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