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建设

 

【作者】 范 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以环境的创造为出发点、以环境的创造和课程的整合入手,以“将换将归还给儿童”,“让儿童真正参与环境的安排与布置”为理念。阐述了环境创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课程;建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的发展取决于生活环境,孩子们总是与环境交流,环境是儿童早期发育的一个来源。孩子们只有在接触环境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我们一直提倡“让儿童参与创造环境”。可以看出,孩子仍然是参与者,而不是单单是上学的孩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瑞吉欧”教育思想的影响,“让儿童在环境中发展”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认同。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就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引发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一定义既反映了一般课程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系
  (1)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巴班斯基曾经说过“自然和社会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大自然的奇异多彩为课程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有一次,一群孩子被组织去拜访农场主的农场,农场里独特的建筑吸引了孩子们,让他们惊叹:“哇,真漂亮!”老师,它就像白雪公主住的宫殿。老师,看这屋顶有多透明?“老师,房子上面有一个小房子。谁住在那里?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对房子产生了兴趣。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用画笔画了漂亮的房子,收集了房子的各种图片和材料制作房子。随后,因势利导,“不同的房子”和“我们住在哪里”等主题出现了。
  (2)环境是课程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全面的身心发展。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很感兴趣,发现了问题,教师立即指导并生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当主题是“我们住在哪里”时,孩子们在教室里发现了一堵空墙,说:“我们是来建一个社区的!”老师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材料,一起来设计社区,最后还给它命名为“娃娃村”。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鼓励他们一个一个观察、探索和研究。随着活动的发展,主题墙呈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墙面装饰的不断丰富,使得活动开展逐渐加深。
  (3)环境是课程的记录
  环境不仅促进课程的产生、发展,也是最好的“记录”。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会以照片、文字、图片等形式向孩子展示环境的内容或实际记录,展示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梳理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从环境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活动的逐步发展,还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能力的提高,以及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在幼儿活动中,环境记录也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活动,并积极参与活动,提供丰富的家长资源,加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
  (4)环境是课程的延续
  环境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也反映了课程的延续。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区域环境。主题与活动区域开放相结合,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材料,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加深了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使得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中很多无法完成的元素得到了改善,使得活的范围也扩大了。
  三、幼儿园环境建设
  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在瑞吉欧倡导的建构性学习中,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总是来源于与环境的互动,儿童在环境中生存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幼儿园课程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内容的安排,还包括家庭、社区等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小环境。
  (1)物质环境的建设
  1.幼儿园建筑要体现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促进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建设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幼儿从小就了解自然,直接接触动植物,直接体验生活,了解生命与人的珍贵关系,让幼儿学会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周围的环境。
  2、活动室布置体现寓教于乐的原则
  活动室是儿童最频繁、最具互动性的场所,是综合教育的主要场所。生活设施布置整齐有序,增加了幼儿的秩序感。首先,整体简洁、清晰、协调、生动;其次,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体现教育目标,准备丰富的玩具材料;三是环境的创造、变化和安排要让儿童参与,它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幼儿投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专注于活动,培养责任感,珍惜优秀的劳动品质。
  3、功能室并非是活动室的延伸
  功能房是活动室的非协调延伸,它扩大了儿童活动的世界,增加了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扩大了教育的有效性。例如,音乐室给孩子们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艺术创意室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演艺术;美食制作间让孩子们体验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的生活,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乐趣,同时也学会了基本的自我照顾和劳动技能。
  (二)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
  用“生命的全程”和“终身教育”来对待幼儿教育需要两个统一:生命周期中教育机会的垂直性和独特性的统一性,以及一定时期内个体的教育机会水平。无论哪方面的统一,幼儿教育都是基础性的、启发性的、综合性的。教师只有通过以上的正确理解,才能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给幼儿一个放松的心理环境,理解和容忍幼儿的某些动作,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求,正确对待幼儿身上的“问题”与“突发事件”,把握尺度,纠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价值取向。
  结束语:环境就是课程”,我们必须把创造环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使课程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中具有价值。我们将继续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蓉庆,王艺璇. 基于幼儿园“养植”课程,开展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7(05):46-47。
  [2]尹怡笑,岳彩旭.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室外环境建设[J],儿童发展研究,2017(30):190-191。
  [3]程芳艳,王鑫瑞. 追寻儿童成长的“真”乐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之环境创设[J],幼儿教育研究,2016(25):15-16。
  [4]张翼飞,宋国民. 构建幼儿园环保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04):164-164。
  [5]刘宜佳,崔玉成.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初探[J],儿童发展研究,2015(09):77-81。
  • 【发布时间】2019/5/12 17:55:02
  • 【点击频次】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