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社团活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方式。学校所以采用游戏和主动的作业,使在课程中占一明确的位置,是理智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并非临时的权宜之计和片刻的愉快惬意。
关键词:社团活动;目标;特点;类型;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在批判了近代以来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基本观点。杜威指出,要让儿童由做事而学习“做中学”。他说:“细心考察一下学校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算术、阅读、地理、物理或外国语的教学,将会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所以有效,全靠它们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它们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而做事又是属于这样的性质,要求进行思维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杜威认为教学法的第一要素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和情境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到兴趣的活动。数学活动是指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保证。我们怎样才能开展好数学社团实践活动呢?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社团活动的目标
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进行社团活动的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要体现数学社团活动的特点
小学数学社团活动,要注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我们的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活动目标。数学活动体现的“八性”、渗透的“六个意识”和培养的“六种能力”是就活动整体而言,各因素之间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设想一次活动课都能体现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渗透有所侧重。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社团活动的类型
根据数学活动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一)趣味数学活动。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二)数学史话活动。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三)思维训练活动。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报、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建立小学数学社团活动的评估体系
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对数学活动的质量,从数学活动的教育功能、活动目标和活动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需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活动课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活动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社团活动;目标;特点;类型;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在批判了近代以来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基本观点。杜威指出,要让儿童由做事而学习“做中学”。他说:“细心考察一下学校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算术、阅读、地理、物理或外国语的教学,将会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所以有效,全靠它们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它们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而做事又是属于这样的性质,要求进行思维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杜威认为教学法的第一要素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和情境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到兴趣的活动。数学活动是指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保证。我们怎样才能开展好数学社团实践活动呢?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社团活动的目标
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进行社团活动的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要体现数学社团活动的特点
小学数学社团活动,要注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我们的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活动目标。数学活动体现的“八性”、渗透的“六个意识”和培养的“六种能力”是就活动整体而言,各因素之间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设想一次活动课都能体现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渗透有所侧重。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社团活动的类型
根据数学活动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一)趣味数学活动。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二)数学史话活动。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三)思维训练活动。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报、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建立小学数学社团活动的评估体系
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对数学活动的质量,从数学活动的教育功能、活动目标和活动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需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活动课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活动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 【发布时间】2019/5/12 17:56:02
- 【点击频次】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