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

 

【作者】 陈永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改进以往教学理念,创新新思想 
  1、众所周知,历史所讲述的都是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我们现在以及未来所将要做的事情终究也会变为历史。创新课堂历史教学就是为了要与我们现在以及未来之路相适应,用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一片天地。所以,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完善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用不同的方式将创新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 
  2、如今的时代就是智慧、知识、科技的时代,是一种创新作用下的时代,因此就更需要我们将创新融入历史教学中,用创新的思想去培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为自己、为社会服务。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我们在历史中学习到科技发展时,会用科技的成就来刺激学生的爱国情怀,虽然本无错,但容易给学生心理造成优越感,降低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历史中我国落后的局面常常归结于封建制度,容易给学生造成政治错觉。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完善我们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自己不断强化,国家不断进步。
  二、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初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感情色彩,大多数学生不是用理智来支配感情,而是用感情来支配理智。因此,中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对历史是不是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老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学生就会崇拜,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那么怎样的教学构思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要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想方设法寻找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我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采取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开心快乐的教学情境,所以,每堂课都能够上得很精彩,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听历史课的兴趣。
  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经验作为依托就谈不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强调的是思维主体的意识性和自觉能动性。请说明理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东北军一员,你是否主张杀掉蒋介石?为什么?把学生引入问题,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要逐步放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法渗透到教法之中。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拔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学习历史现象时,要先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如上淝水之战时,我让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前秦才是统一中国的正义一方,对不对?为什么?前秦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逐渐打破思维定势。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拓展为创造能力。比如,在讨论岳飞时,学生指出:岳飞若是先率领军队打败金兵再回去,将会出现怎样的历史局面?又如评价武则天的辩论课上,一个学生认为:由于武则天是女的,历史上妇女地位低下,她当了皇帝违反了封建社会的常规。有的同学认为她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应肯定。有的认为她残暴,应否定。有的认为应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武则天,既有进步性,又有消极的一面。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生活中需要我们创新的事物有很多,用创新的理念去开创历史教学,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这也就要求老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与智慧的大脑去教育学生,与历史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开创历史创新与实践教学。
  • 【发布时间】2019/5/12 17:57:42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