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
【正文】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东西。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数学思维是一种特点思维模式,其要求学生可通过数字形象化来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能够灵活运动数学逻辑思维来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整理,进而归纳、总结并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再加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消化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往往难以全面掌握运用,或是需要更多时间完成,这种差异性便是造成班级学生成绩两极化的重要原因。而要想改善这一现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关键。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能够将客观难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可促进学生理论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显示实践生活之间的融合,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1、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想要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间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同学间的分析探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低年级围绕“数”的教学到逐渐开始慢慢过渡到“代数”的教学,围绕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是适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题材。对于数的教学是学生们很容易掌握的,关于数字的相应的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也难不倒学生,然而,当数向代数过渡时,初次接触到代数很多学生表现出理解与接受上存在障碍。对于代数到底代表什么,怎样进行相关的运算,很多学生掌握上都出现较大的困难。为了能够化解这个难题,让学生对于代数的意义能够迅速掌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在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上,我在班上展开了一个“猜年龄”的小游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推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小组长告诉老师他们的年龄。小组A的小组长今年10岁,小组B的小组长今年9岁,小组C与小组D的组长也分别告诉了我他们的年龄,这时,我以小组A为例。我对学生说道:A同学今年10岁,大家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我接着说:老师比A同学年长18岁,大家算算老师今年几岁了?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很多同学都得出了28,并且得出老师的年龄的运算式是(10+18)。学生们都逐渐进入了状态,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小组分别算算老师的年龄和该组小组长年龄的关系,如果以a来表示组长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呢?小组间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个小问题不算太难,但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对于代数式的理解展开铺垫,有了这样的基础,在后续的课堂讲解中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这个过程不仅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游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与锻炼,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2、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数学思维的根本在于学生对于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借助思考的过程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思考,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开放式模式指导的课堂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表达都基本不做限制,学生能够不受任何约束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
当数学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其对于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上。想要实现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结合,这除了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要点有良好的掌握,更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及探究能力。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更是能够在很多实际的综合应用中得到实践与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让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综合应用展开实践,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对于提升课堂效率也有很显著的功效。
在教学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情境,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且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于知识要点展开有效实践。学生间就这个问题纷纷展开了研习探讨,在一阵翻阅书籍、低声讨论后学生间形成了对立的两组,一组学生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书本上就有这样说。然而,有的学生却不同意,他们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并且立刻拿出自己找到的习题,习题中就有这样的介绍。这时,另一方的学生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么圆柱展开后还是一个长方形。两方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时,还能够听到第三种声音,一个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用自己用纸折的圆柱对于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学生们都觉得很诧异,然而这个过程也很好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过程,在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并且在实践中对于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这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同学间的分析探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的根本在于学生对于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这才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直接体现。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数学思维是一种特点思维模式,其要求学生可通过数字形象化来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能够灵活运动数学逻辑思维来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整理,进而归纳、总结并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再加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消化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往往难以全面掌握运用,或是需要更多时间完成,这种差异性便是造成班级学生成绩两极化的重要原因。而要想改善这一现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关键。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能够将客观难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可促进学生理论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显示实践生活之间的融合,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1、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想要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间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同学间的分析探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低年级围绕“数”的教学到逐渐开始慢慢过渡到“代数”的教学,围绕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是适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题材。对于数的教学是学生们很容易掌握的,关于数字的相应的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也难不倒学生,然而,当数向代数过渡时,初次接触到代数很多学生表现出理解与接受上存在障碍。对于代数到底代表什么,怎样进行相关的运算,很多学生掌握上都出现较大的困难。为了能够化解这个难题,让学生对于代数的意义能够迅速掌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在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上,我在班上展开了一个“猜年龄”的小游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推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小组长告诉老师他们的年龄。小组A的小组长今年10岁,小组B的小组长今年9岁,小组C与小组D的组长也分别告诉了我他们的年龄,这时,我以小组A为例。我对学生说道:A同学今年10岁,大家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我接着说:老师比A同学年长18岁,大家算算老师今年几岁了?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很多同学都得出了28,并且得出老师的年龄的运算式是(10+18)。学生们都逐渐进入了状态,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小组分别算算老师的年龄和该组小组长年龄的关系,如果以a来表示组长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呢?小组间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个小问题不算太难,但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对于代数式的理解展开铺垫,有了这样的基础,在后续的课堂讲解中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这个过程不仅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游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与锻炼,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2、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数学思维的根本在于学生对于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借助思考的过程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思考,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开放式模式指导的课堂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表达都基本不做限制,学生能够不受任何约束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
当数学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其对于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上。想要实现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结合,这除了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要点有良好的掌握,更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及探究能力。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更是能够在很多实际的综合应用中得到实践与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让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综合应用展开实践,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对于提升课堂效率也有很显著的功效。
在教学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情境,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且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于知识要点展开有效实践。学生间就这个问题纷纷展开了研习探讨,在一阵翻阅书籍、低声讨论后学生间形成了对立的两组,一组学生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书本上就有这样说。然而,有的学生却不同意,他们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并且立刻拿出自己找到的习题,习题中就有这样的介绍。这时,另一方的学生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么圆柱展开后还是一个长方形。两方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时,还能够听到第三种声音,一个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用自己用纸折的圆柱对于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学生们都觉得很诧异,然而这个过程也很好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过程,在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并且在实践中对于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这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同学间的分析探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的根本在于学生对于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这才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直接体现。
- 【发布时间】2019/5/12 17:59:45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