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者】 许雯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C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其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学习行为,阅读是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一般地说学生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常用汉字后,就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故学生这一方面的素质还有待教师加强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我们大多数都对环境有适应性,而周围的环境对习惯的培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物质再丰富,如果缺少文化氛围的养成、缺少精神食粮的供给,这个学校、这个班级是不健全的。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书香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窗等等。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家庭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在家里要以以书柜代替酒柜、书桌代替牌桌,看电视的时间来读书,让孩子生活的空间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书籍,把书放在桌子茶几上、沙发上、床头……让孩子拥有自己书柜等,让书的芬芳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家的各个角落,让读书的氛围对孩子来说像汲取阳光和水份一样成为最自然的事。
  二、明确读书目的,总结阅读体会
  有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读书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清楚,做任何事情都要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之后,才能够在做的过程中精力充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可以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让他们能够带着清晰明确的目的去阅读。比如,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比如,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的心灵体会是什么,或者,你最喜欢书中的哪处风景哪个人物。当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时候,就会自觉地去思考,阅读完了之后必然会学有所获。有些学生的词汇量少,积累的课外知识有限,教师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让他们把优美的词句等画一画,再用心记忆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见识。
  三、适当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进行阅读
  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出明确的阅读目标,保证计划的完成性。只有让学生明确目标,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中去。第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对文章理解。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四、增强语句训练
  学生阅读文章所产生的感悟会随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发生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语句训练,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出的具体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相关语言语句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讲春天”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感情朗诵,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优美场景,并从中找出作者写作时的具体特点。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教师可利用这一段文字描写,为学生讲述有关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借助生动而形象的语句充分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实际涵义,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五、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阅读讲究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教孩子记笔记时,分一下类,以便于梳理。还要让孩子有空时,去浏览自己积累的精华,让这些知识存入自己的脑海,要用的时候才能顺手拈来。
  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是重要的,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1.卡片式
  便于归类整理、管理、使用,主要记录经典的语段,收藏价值大的史实、事件。
  2.摘评式
  在摘抄过程中注评,发表自己对人、事的看法、观点,阐释理由。可通过此方法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3.剪贴式
  主要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摘抄费时,文章又确有保存价值,采用此法。收藏资料可按下面的类别整理:祖国新貌、国际风云、海外风情、历史空间、科技长河、当今体坛、动物世界、书林画苑、音乐无限、军事天地、风流人物、异域珍闻、生活常识、名人轶事等。
  六、学会使用汉字工具书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成千上万,小学生的识字量很小,单纯依赖他们现有的识字水平是完全无法完成阅读活动的。汉字工具书会对大量的生字词作出详细、科学的词义解释与读法介绍,小学生只需掌握拼读规律即可完成生字学习,为阅读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因此,教师也应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小学生使用汉字工具书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会时常训练小学生利用汉字工具书的能力。(下转第72页)(上接第73页)
  七、以写促读,养成阅读习惯 
  许多鲜活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透。随文练笔,彰显了独特的魅力,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春天”为主题这一单元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带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春天。引导孩子围绕“春天”这个主题进行写话,有的同学用上了平时背诵的一些写春景的古诗,有的同学写了画面没有的内容,还有的同学用上平时积累的课内或课外的好词好句,将春天写得很生动。从学生的写话中不难看出,很多鲜活灵动的语言,都源于头脑中“库存”的语言与文本中语言的撞击、匹配与融合。因此,文中既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内容。而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显示了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的魅力。由此学生一旦得到了益处,就会被书“迷”倒,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那就意味着养成习惯了。
  八、品、评——提升阅读品质
  学生们阅读兴趣形成,习惯养成,方法掌握后,提升阅读质量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因此,应注重“品读”和“评价”的能力的提高。“品读”和“评价”,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的设计,对于低年级段的小朋友来说,怎么品、品什么、如何评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如对于《蘑菇该奖给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白兔为什么“得意”?小黑兔为什么“难为情”?小白兔比赛的对手是___,小黑兔的对手是___,兔妈妈把蘑菇奖给了____,因为___敢和高手比;高手又是什么意思?指什么?你认为兔妈妈的奖励办法正确吗?你要是兔妈妈的话,把蘑菇奖励给谁?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培养他们抓住关键信息阅读的能力,也培养他们敢于表达、善于交流的能力。
  九、培养学生的阅读由课堂向课外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就想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教师的课内教学起着巩固和升华的作用。
  总之,阅读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认真踏实,一丝不荀的学习态度是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坚持严格训练,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0:43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