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以“四重视”为抓手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以“四重视”为着力点,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是我们遵循语文规律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学中,我们以此为抓手,着力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四重视”;教学效果;提升
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追求。传统语文教学由于观念旧、手段缺乏,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差,很多学生到了应有年级却没有应有水平,甚至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要求我们“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此,我们创新策略,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四重视”,并以此为抓手做文章,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这“四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对教材的初步感知,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中的实践,这样的实践,不仅有利于探索知识,获得新知,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学习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可见,重视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都是有极有帮助的。而且,学生在预习中找到了努力方向,对于不理解的难点问题,他们会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突破。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选用不同预习方法和要求:抒情性课文,如《夕阳真美》《在大海中永生》《明天我们毕业》等重在练习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朗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练习;说明议论性的课文,如《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说勤奋》《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课文的预习,重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在课前阅读时圈画出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这样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深入地把握课文。由此,学生才会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和质疑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对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二、重视朗读诵读,着力培养学生语感
没有与语文材料的大量接触和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培养语感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知道,语文是以读为进阶途径的学科,古代语文教育特别注重“读”,无论是朗读,还是诵读,我们都应重视,别以为到了初中,读书就没有效果了。要知道,朗读和诵读的长期进行,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成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古代的诵读就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这是一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应当全盘否定。于是,他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由“满堂读”变成了“满堂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几乎没有通读一遍课文,课堂上听不见读书声,只听见教师泛泛的讲解,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三、重视课后拓展,增大学生阅读视野
课后是语文教学的延续,大语文教学观没有“放过”课后这一块重要的语文实践基地。常言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重视课后拓展,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多么重要。如果在课后我们要求学生阅读,对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又是极大效果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应以不同的方式开展课后阅读活动,如《埃及的金字塔》,该文介绍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时,采用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给人直观的感知。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又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加深了认识和理解。所以,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后拓展,通过大量阅读引导,让学生增大阅读视野,获得丰富的语文见识,为其“厚积薄发”储备能力奠定基础。
四、重视读写结合,提供语文实践机会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语文实践训练,搭建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有充实的语文实践。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供说话的场所。每天的晨会课可以设“3分钟演讲”,各人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即兴演讲;还可以定期举办“你说我说大家说”活动,把自己近期在书刊、广播、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趣事进行交流;举行演讲比赛等。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机会,留心生活处处皆文章。这种写,不是随意的写,最好与教学相结合,围绕当天或当周的所学的内容进行写作,当然也可以是续写、改写、扩写、补白等。总之,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留心生活,捕捉写作契机,如根据编写手抄报的经历、迟到尴尬的经历、考试失败的经历,在日记本上尽情发挥,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文章。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我们应抓好这“四个重视”,让学生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获得最好的语文教育。要知道,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亲自品尝学习的味道,才是最佳的途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立足课堂教学,重视课前预习,重视朗读诵读,重视课后延伸,重视读写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中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2]周书凤,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J].学苑教育,2011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四重视”;教学效果;提升
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追求。传统语文教学由于观念旧、手段缺乏,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差,很多学生到了应有年级却没有应有水平,甚至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要求我们“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此,我们创新策略,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四重视”,并以此为抓手做文章,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这“四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对教材的初步感知,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中的实践,这样的实践,不仅有利于探索知识,获得新知,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学习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可见,重视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都是有极有帮助的。而且,学生在预习中找到了努力方向,对于不理解的难点问题,他们会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突破。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选用不同预习方法和要求:抒情性课文,如《夕阳真美》《在大海中永生》《明天我们毕业》等重在练习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朗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练习;说明议论性的课文,如《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说勤奋》《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课文的预习,重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在课前阅读时圈画出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这样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深入地把握课文。由此,学生才会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和质疑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对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二、重视朗读诵读,着力培养学生语感
没有与语文材料的大量接触和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培养语感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知道,语文是以读为进阶途径的学科,古代语文教育特别注重“读”,无论是朗读,还是诵读,我们都应重视,别以为到了初中,读书就没有效果了。要知道,朗读和诵读的长期进行,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成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古代的诵读就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这是一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应当全盘否定。于是,他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由“满堂读”变成了“满堂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几乎没有通读一遍课文,课堂上听不见读书声,只听见教师泛泛的讲解,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三、重视课后拓展,增大学生阅读视野
课后是语文教学的延续,大语文教学观没有“放过”课后这一块重要的语文实践基地。常言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重视课后拓展,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多么重要。如果在课后我们要求学生阅读,对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又是极大效果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应以不同的方式开展课后阅读活动,如《埃及的金字塔》,该文介绍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时,采用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给人直观的感知。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又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加深了认识和理解。所以,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后拓展,通过大量阅读引导,让学生增大阅读视野,获得丰富的语文见识,为其“厚积薄发”储备能力奠定基础。
四、重视读写结合,提供语文实践机会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语文实践训练,搭建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有充实的语文实践。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供说话的场所。每天的晨会课可以设“3分钟演讲”,各人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即兴演讲;还可以定期举办“你说我说大家说”活动,把自己近期在书刊、广播、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趣事进行交流;举行演讲比赛等。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机会,留心生活处处皆文章。这种写,不是随意的写,最好与教学相结合,围绕当天或当周的所学的内容进行写作,当然也可以是续写、改写、扩写、补白等。总之,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留心生活,捕捉写作契机,如根据编写手抄报的经历、迟到尴尬的经历、考试失败的经历,在日记本上尽情发挥,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文章。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我们应抓好这“四个重视”,让学生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获得最好的语文教育。要知道,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亲自品尝学习的味道,才是最佳的途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立足课堂教学,重视课前预习,重视朗读诵读,重视课后延伸,重视读写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中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2]周书凤,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J].学苑教育,2011年。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1:33
- 【点击频次】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