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王 亮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你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你才会去了解、发掘其中的秘密,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我认为与其中去花时间、精力去约束学生学习不如想办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小学生是否喜欢一件事物除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外,很多时候还会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影响,就好像吃饭的口味问题一样,大多都是在受父母的影响,在学习当中实际上也是如此。相较之小学语文知识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仅凭知识本身的特点是很难吸引小学生目光的,与此同时,在很多老师眼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尚不具备自律能力,想要让小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就必须要借助外力来“推”动他们前进,所以在教学当中很多老师都表现的较为严厉,虽然从学生成绩提高方面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考虑,这种教学方法就很不可取了,而想要利用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仅仅需要改变“力的运用”就好。
  在教学当中,除了老师们常使用的“推力”外,其实还有“引力”的存在,而这“引力”就是通过让学生认可老师,甚至是把老师当成朋友看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喜欢学习的学生,在面对一些特定学科的时候,也能够表现出极强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也表现的较为活跃,而这实际上就是老师在无意之间触发了“引力”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们应当充分利用自己身份的便利,主动与学生多接触,在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喜好,再通过投其所好的方式逐渐走进学生的“世界”里,让学生感觉老师和自己是“一伙的”,甚至是“孩子王”,以此来改变学生对老师的看法,继而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够“发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和想法普遍具有很天真的童话特性,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创设富有童话情境和活泼氛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当中,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玩耍氛围中进行学习。
  1.创设童话故事情境
  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听着美丽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对于童话故事有着非常亲切的感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童话情境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生“圆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三只小白兔排列顺序站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的前方有一个胡萝卜,现在让三个小白兔同时去抢这个萝卜,假设她们的速度一样,那个小白兔能抢到?孩子们都一致说最前面的小白兔能抢到。但是现在让同学们设想一个方法,怎样能够让小白兔距离萝卜能够一样远,让这三个小白兔绝对公平的去抢这个胡萝卜?学生们纷纷想办法,“让小白兔并列站齐”“需要三个胡萝卜在她们的正前方”。最后得出了“圆形”的概念,一个胡萝卜放在小白兔的正中心,三个小白兔围成一个圆。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角色投入,学到了数学知识。
  2.创设游戏情境增加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孩子们最大的天性就是玩,现在的教育观点也提倡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学习,不要把学习过程搞得太枯燥、痛苦。小学教学更应该通过游戏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的编排一些教学游戏到课堂中,增加学习氛围和课堂热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愉快的课堂体验。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节内容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我准备一些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模具,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人一组,提前把教学内容做好PPT在多媒体投影仪上向学生展示,设计一个“一分钟计时”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比赛。投影上首先展示某个方位看到的立体模型的平面图,让一组学生在课桌上合作布局,用最快的速度把模式摆好,让台下的同学裁定摆的位置对不对,通过一分钟计時,看哪个小组的学生摆放的组数最多。通过这种“游戏性”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在教学中要多鼓励
  小学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非常积极,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都会踊跃举手发言回答。但是。一旦这些学生回答错误并被老师批评,下次他们就会拒绝回答来避免出错的尴尬,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哪里不会,教学的盲区也就产生了。因此,老师作为知识与学生的纽带,应该在他们回答错误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多多鼓励,耐心讲解,找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办公室的音乐老师上课时除了带教材、教案,另外还带着一个袋子,有一次我好奇的问她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她们笑着说是一些小奖品,主要是对上课表现好的学生的奖励,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的目的。如在“图形的拼组”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拼出许多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我们小学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的作用,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小学生快乐地学习,不断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2:28
  • 【点击频次】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