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丽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一定的信息。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其积累大量的知识。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内在涵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更加重视阅读学习,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进行阅读,并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布置有趣的阅读任务,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壁虎借尾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进行视频教学,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壁虎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童话色彩,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形成对阅读的兴趣,这样在之后开展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或其他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对阅读充满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应该积极寻找新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模仿文章的情景,建立学生阅读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情景设计中的主要人物,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明白文章的主要思想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需要搭配以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鞥的阅读能力。比如,略读与精读结合。略读就是首先指导学生通读文章,或者书籍的前言、目录,了解故事梗概,在此基础中选择重点内容或者描写比较精彩的部分详细的阅读,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圈点赏析书籍中一些经典的片段,要让他们养成深度、细度的良好习惯,学生还可以在书籍的空白之处记录下对于文章的看法,遇到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还可以抄录下来,细细的品读。课外书籍阅读完成之后,可以结合整个的故事架构写读后感或者阅读日记,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堂,让学生自由的交流,进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后一篇文章为核心,将多篇文章以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同时进行多篇文章的讲解,群文阅读的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地转变当前学生语文被动学习的局面,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阅读教学的方法。
  四、变学生的被动阅读为主动学
  如果一味地执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难免让学生总是被动地阅读。我觉得教科版教材当中“快乐读书屋”的文章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它,学生学起来更加主动了。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就能读准。同时,个别学生的拼音不扎实,还可以在学习时得到巩固、夯实。而这时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就可以很好地共同学习。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坚持做到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学生做不好的,教师尽可能地启发引导学生互相解答,真正遇到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再讲。“学贵于疑”,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还给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论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激烈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在课堂教学中,也试着让学生处于“饥饿”的状态,杜绝将课文中的问题细咀细嚼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同时还注意及时引导和激励,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决不一手包办,而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让他们查字典、查资料解决,或通过认真读通课文来解决,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
  五、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以课外学习的方式来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加深理解,透过书本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情况,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够有所涉猎,培养知识的全面性。同时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其促成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通过沟通引发思考,把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完善。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3:34
  • 【点击频次】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