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点滴谈

 

【作者】 陈生宏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很多初一学生对数学都很头疼,感觉小学还不错的数学成绩,到了初中一下就大幅度下降。自我感觉跟小学相比,我学习还认真些,咋就学不好数学了呢。甚至很多同学都大摇其头“数学真是太枯燥难懂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枯燥难懂”的初中数学学好呢,笔者认为,要认真解决两个问题,就能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很有意思。一是抓好小升初数学的思维转型;二是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度过心理关。下面就这两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耐心细致引导,完成数学的思维转型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内容和目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所学的一些最基础的概念、基本的运算等,大约到了五六年级,才出现的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此时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向逐渐向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过渡。而初中的数学却以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主,当然还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等。所以,大多数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初中的数学太难了!
  有一位学生,在小学时成绩特别突出,到了七年级,语文、英语等文科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数学成绩却突然下滑,尽管他很努力,成绩还是不见提升,为此学生和家长都感觉到很苦恼。得知他的苦闷后,我问他:“你觉得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吗?”“没什么不一样呀,就是初中的数学要难多了,有时老师讲课我听懂了,但一到我自己做题时,我还是不会做。”这时,我就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为什么会学得这样吃力了。主要是不明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学生还是用小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学习初中数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好数学是很难的。
  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可以说,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具体来讲,初中数学的“换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孩子思维不严谨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严谨;当孩子的反应不灵敏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锻练,孩子的反应就会变得十分灵敏;当孩子的思维没有逻辑性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练习,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逻辑性极强;由以上三点看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么怎么完成这个转型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往往有许多初一学生不注重数学的严密性,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就行了,而不顾及计算或说理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坏的习惯,对以后数学的学习造成了一种不好的影响。严谨性是数学理论的基本特点,要求数学的结论表述必须准确,精练,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步步有据,处处符合推理要求。考虑到初一学生理解能力和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严谨性的要求,但必须保证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形式上,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多研究字母表示数,方程及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简单的证明,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在小学,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时容量少,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科目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容量大,进度快。这也使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更快的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再次,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讲一些具体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最后我认为学习的第一任老师是兴趣,有人认为要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我想只要孩子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轻松愉快的事,那么自然会感兴趣。
  二、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度过惧怕数学的心理关
  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过的是心理关。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刚刚进入初一的同学经常会感到刻苦努力学习了一阵,收效甚微,便垂头丧气,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或者由于一次考试的失败,丧失了对数学的信心。这些都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弊端,学数学要有决心,信心,更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1、预习是王道,做好预习才能赢在起跑线。
  不只是数学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少不了预习,预习可以说是检验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环节,有些人会说不要妄想掌握了个什么习惯,或者什么方法就能突破数学,只要一味的做题就可以,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学习的误区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所有努力都是白费。数学是关联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预习就是复习旧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了解新知识并且提出疑问。
  2、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不是个摆设。
  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帮助自己串联知识点,检验自己的解题思路想法是否合理,还要勇于提出异议,在课堂上不要盲目的记笔记,要先听老师讲,反复的揣摩,一直不停地记笔记会错过很多老师讲的重点难点,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只是记了一本死笔记。
  3、学会怎样做题,拒绝题海战术。
  做题不是题海,做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找出自己不会做的题目,通过主动的弄懂一个个不会做的题目,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不再存有漏洞。挑战难题是需要内心的坚定和强大,因为挑战难题的过程可能是抓耳挠腮半个小时都没思路,对自己信心的打击,和兴趣的打击都蛮大的。但如果你自己能明白你就是想找自己不会的点,想弄会它,你就不会觉得这是给自己的打击了。
  4、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不可拖拉。
  无论是在预习、上课、还是做题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避免越堆越多,最后影响数学成绩。难题做的越来越多之后,更要学会沉淀,以数学为例,就是学会总结属于自己的小结论,这些小结论就是你的独门秘技,既让你解题更迅速,也让你更有自信。
  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才能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3:46
  • 【点击频次】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