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何 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前进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此时,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阅读,效果则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同于几篇类似文章的群文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彩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句的精妙之处。
  整本书阅读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但是整本书阅读并不属于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或新类型。整本书阅读只是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某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体要求,对课内阅读的一个良好补充,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呢?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兴趣导读课”,阅读中期的“共读交流课”,阅读后期的“创意写作课。”
  第一阶段:兴趣导读课
  开展班级共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读封面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
  1.讲讲作者和相关创作背景。
  比如《古灵精怪动物园》这本书的作者叫林世仁,学生并不认识了解也不多,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查阅他的相关信息,教师再作以补充,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者,了解本书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2.充分利用封面中的图画。
  《古灵精怪动物园》这本书的插图是非常棒的,封面上的图画是由六位优秀插画师共同设计完成,插图水平相当高。教师可以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书中的搞笑诗篇进行讲述,让学生给这些怪兽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并大胆猜测图画中的怪兽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孩子们脑洞大开,大胆猜测。猜测的结果一点也不重要,关键在于通过猜测来培养他们继续读下去的兴趣。这种猜测会一直伴随着孩子,随着讲述的进行,新的疑问不断涌现,故事情节本身的紧张和悬念不断吸引学生。
  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接下来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他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的多。
  第二阶段:共读交流课
  中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较多,可以选择大声朗读书的内容,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的阅读。高年级是分章节的阅读和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各个章节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
  在共读的交流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给他们就完了。交流课可能是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时候是几分钟,关于某一个话题的交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完全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在这里老师要把握阅读的时间与节奏,只要班上多数学生读过了就可以进行,你如果想等所有学生都读完了再往下进行,那你有可能永远都等不到。在这期间,故事主题要被多种形式反复提及,但共读交流课的讨论与最后的讨论是不同的,这时候并不要求对话题做详细的回答,他们可以只在书上写写划划,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任何人都无法解决,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其实只要学生去思考了就达到阅读的目的了。另外,做点记号,甚至只记下页码,为后面的讨论做准备也可。总之,共读交流课的所有话题就是为了推进学生的阅读,引导他们往深处思考。在这方面,老师们要有无限多的好办法,制作书签,做手抄小报,设计读书卡、阅读单……另外争取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信工具,也可以通过一封信来争取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关注和参与,相信有不少家长也是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过程,并记录下亲子共读日记。
  第三阶段:创意写作课
  首先,主题读书课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重复,所以在主题探讨课上绝对不要去重复讲述故事,而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就是说,要领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这是老师在主题读书课上最重要的任务。在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一点,与学生当下的感受、体验相结合。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共读的意义就打了折扣,甚至可以说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意义。无论是多么优秀的童书,如果它没有与学生的感受、体验发生碰撞,没有与学生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对他们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如《飞鼠萨米历险记》一书的创意写作课上,教师布置的是:1.飞鼠萨米在丛林中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2.飞鼠萨米还会乘坐萨米号回到丛林吗?它又和哪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
  共读《古灵精怪动物园》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话题:1.设计出你心中的小怪兽的样子,为它写下欢迎的诗篇。2.选出书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小怪兽,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延伸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同时又结合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内容促进了我们的课内教学,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有人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整本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和优秀传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和传统的熏染,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在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路上,教师一定要做到“以生为本”,呈现出一节节学本课堂,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促进生命健康生长,完善学生的精神品格。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4:21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