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杨 慧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不仅能激趣,创设情境,还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其涵盖的信息之丰富、多样以及广泛,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而多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呈现的一种现代技术手段和工具,其信息的丰富、及时、广泛性恰好与语文学科相得益彰。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激发学生主体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主体性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激趣就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追求。又特别是在大多学生都感受到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激趣更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首选。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动漫人物,比如现在小学生都很喜欢的“喜羊羊”,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喜洋洋正被灰太狼追赶呢,如果你能给予喜洋洋远程帮助,就是帮助他认识这些生字,他就会有了这些知识武器战胜灰太狼,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喜洋洋成为好朋友。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励的语言,就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欲望,调动主体性,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当然,要达到良好的激趣效果,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我们就必须加强多媒体激趣介质的选择与利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为了使多媒体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可通过创新设计或收集材料,其方式有几种,主要在这几种直观素材上着力。
  (一)收集图像材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去收集图像材料,可以为了一堂课专门带上照相机去拍摄一些大自然的风景或者人文景观,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及整个地球,只要点击你所想要的图片,你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视频采集卡把电视和电脑连接起来,截取电视节目中的有用画面。
  (二)文字材料:简单的文字材料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制作课件时,如果能把文字材料加上简单的动画效果,那么就能够很快地吸引学。
  (三)声音材料:悦耳的声音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素材。对于多媒体课件中要用到的声音材料,可以用电脑中的录音软件来制作,有时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教师的阅读来制成。网上下载也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帮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为了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提前从网上下载的《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学生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了内心无比的痛惜和愤怒。当我引导孩子分析导致这一历史悲剧和民族耻辱旳根源时,他们竟提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如果没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只是着眼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对于生活在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了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又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更难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三、运用媒体可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信息量
  阅读量决定着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阅读量下限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所以在语之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文本内容适度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信息量,才能有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我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文时,结合狐狸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运用多媒体又增加了三个故事片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讲述鳄鱼保护孩子的《冷酷杀手的温情》以及讲述杀戮藏羚羊的猎人最后变成保护者的《从屠夫到保护者》。这三个故事都表现了动物之间的亲情,使学生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强语言文字的直观形象性
  在教学老舍的《草原》一文时,我考虑到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草原,对课文所描绘的草原景象以及蒙古族牧民的生活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就用多媒体呈现了草原、蒙古包及牧民们骑马、摔跤等场景图片,再指导学生对照图片,朗读相关段落文字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人民奔放、热情好客的特点。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和心理反差,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朗读了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段落,然后出示了相关照片,引来学生一片赞叹。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变化后的瀑布流量减小,逐渐枯竭消失的语句,重点体会“它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在群山之间无奈地低下了头”,引导学生想象现在的瀑布样子,在此基础上,我呈现了瀑布枯竭消失的照片,学生此时虽已有心理准备,但一片萧条、了无生机的瀑布画面还是令他们愣住了,他们纷纷不由自主惊叹起来,充满了痛心、遗憾、失望。很显然,前后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对他们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接下来探究瀑布消失的原因,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就顺理成章,一气呵成了。
  总之,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不可或缺,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这一工具,使其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7年。
  [2]刘志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年。
  [3]段小梅,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师教育研究,2018年。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5:59
  • 【点击频次】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