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高 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美术小学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不仅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而且还可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所帮助,是小学整体教育不必可少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潜力也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教育
  随着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相关潜力不仅已成为课程改革必然要求, 同时也成为当前社会和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及潜力, 已是学校整体教育重要内容及任务。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 应将对学生创新思维认识及培养放在首位,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及能力, 更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进而达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一点。如果小学美术教师不了解这一点,跟学前班的学生讲什么是素描,学生肯定听得云里雾里、毫无兴趣。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教师的绘画水平不高或者课堂不自由,而是不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美术是视觉艺术,小学生通过对美术形象的观察、分析、思考、再创造,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因此直观性特征是小学美术教育显著的表现特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形象。一是提供实物。美术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实物让学生欣赏,用物体本身的美感打动学生。二是直观演示。美术教师要自己演示创作,让学生由衷地欣赏和佩服自己的老师。
  二、创新美术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注重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中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亲密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创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发创造性思维
  美国艺术教育专家艾斯纳,在他的著作《艺术视觉的教育(Education Attistic Vision)》中有提到,“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教师的因素尤为重要,建立一种良好、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美术、热爱美术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我们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过去的美术教学经验中,笔者发现,孩子们更喜欢的是愿意与他们平等沟通,用心交流的老师。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让他们独立探索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学生出现“偏差”时,老师应及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他认为“‘期望’是一种很神奇的魔力,教师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我们应当多用赞扬的话,去鼓励学生,比如“你画的真好”,“有进步哦,继续加油,下次一定会更棒!”老师的这种激励和期望,对他们会有一种强而有效的激励作用。而在课堂过程中对于那些个别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关心他们,时间久了之后,其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与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多留心,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状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策略,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面对有缺点即“短”处的学生时,需要更多一些爱的表达,必要的时候要多一些偏心,给与我们的爱与期望,让他们可以在自信心与自尊心方面得到强化。
  为了实现以鼓励为主、拒绝批评的原则,在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与鼓励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他们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想法。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会出现以个人的喜好和标准去看待衡量学生的绘画,给予“优”或“差”、“好”或“不好”的评价,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就疾言厉色,这违背了教学原则,要坚决杜绝。其实,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的评价可以有很多方面,如: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综合性等,评价的形式也可多样,如:文字,语言,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取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总的说来,我们要鼓励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坚持“两多两少”的原则,即多鼓励多期望,少批评少否定。
  一是在引导过程中,少用“是不是”、“对不对”等绝对性的问题,学生只能选择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答案会造成单一性。如果可以,多给学生以“如果”、“可能”、“除了”等选择性的问题,让他们对提问感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从而才能展开思维的创造;二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先不要着急马上揭晓答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不要干扰或打断他们,即推迟评价。三是享受与学生一起赏析其作品的时刻,不管学生作品创造性的大小,注重以鼓励为主。把孩子的自尊心和创造力保护起来,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享受绘画的乐趣。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学习,感受快乐与自信,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据学生的巨大创造力,破除老夫子式的师道尊严传统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和谐温馨,富于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热爱和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多提倡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内在创造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同仁们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四、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技法,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值得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积极让学生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发现通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捏泥巴、到树丛中去采摘各种树叶或果实等进行拓印、拼画等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制作兴趣,发现生活中的美,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美术课堂走出教室,大胆创新。由于我所在的是农村小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我也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去综合实践,把所想所看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其极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习发现和探索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构建新的思维,同时,美术教师要掌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教学技巧,给予学生积极和正确的评价,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新的美术作品创作,这也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9:22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