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作者】 汪锡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一门学科,对小学生日后的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数学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业生涯中必须学习的学科,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是非常枯燥极其乏味的一门学科。所以说数学这门学科给人的印象并不好,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学期的学习可以说是为了日后学习知识做一个衔接的,任务很艰巨,将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结合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创造出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了解不同受教者的“最近发展区”,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教育。这一教育原则,古往今来一直被广大教育者所推崇,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就更需要很好地貫彻并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从而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无疑成为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何谓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分层教学,就是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它既注重了学生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既激发了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又努力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分层教学呢?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了解,一个班级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不一,学习成绩不同,拥有的学习经验也不同,因此,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起点。了解的方法可以通过:考试检测成绩;作业完成正确率;课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习惯与方式等具体的方法。分类建组:将班级按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分为A类组和B类组。把成绩较差,学习困难,方法不当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分到A类组;把成绩较好,方法较灵活,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到B类组。
  二、规划制定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目标
  要想实现分层次教学上的成功,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课前的备课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要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以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学识能力和个性特点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当然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对于能力强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其多进行深入的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对其的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稍有进步时赶超中等学生;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鼓励其“翘一下脚”赶上学优生。
  三、精心组织,将教学分层
  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无论是A类生、B类生,还是C类生,都要存放于教师的心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才能的目的,才能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这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有道是,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A类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B、C类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而为了使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不露痕迹,分层提问便成为教育艺术的体现。通过分层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功心理,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有利于实施情感教学,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都会将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中和,取平均值来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定位,最终选取出千篇一律的作业题目,这种行为十分常见,殊不知此种做法并不利于发挥课后作业真正的教学价值。同样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作业太过简单,不足以达到其训练思考能力、深入探究知识的目的,反而使其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对于学习状况不太乐观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足以让其独立完成这些作业,再加上全班学生的作业内容是一样的,于是抄袭作业、拖延作业的不良现象就会出现。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对上述“作业乱象”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例如,笔者按照数学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类,成绩很优秀的少数学生为第一类,成绩普通的大多数为第二类,不及格的少数学生为第三类,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为成绩优秀的少数学生选取一些拓展知识层面、训练解题能力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为成绩普通的大多数学生布置一些常规难度的课后习题,为不及格的学生布置一些夯实基础知识的题目。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尽相同的学习能力对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布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解题能力与思考能力得到了拓展,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再陷入“作业不会做,不得不抄”的困境,开始自主完成作业的同时,其作业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最终,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生活中,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喜爱有用,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发挥出教育真正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9/5/12 18:09:45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