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教育形式,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让幼儿在探索与体验中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在体验中领悟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关键词:幼儿;培养;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精神、挑战精神,进而是一种创造精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教育形式,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让幼儿在探索与体验中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在体验中领悟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探索的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如在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软包上的钉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床底下的螺丝,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的脚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
二、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有自然现象、人类、动植物、物质世界的现象、现代科技等,内容涉及的面广而且量大。作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对大千世界,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呢?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地为幼儿的生活服务。“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
2.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家乡的本土资源。让科学回归幼儿的生活,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就要让幼儿学会用粗浅知识解释周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重视幼儿自主的探索过程
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的开放空间,他们亲自参与科学现象或真理的发现,通过观察、实验接触事实,教师在引导、合作、支持中期待幼儿探究的结果。如果教师不能耐心的等待幼儿自主地发现,而急于帮助他们,那么,探究活动就不成其为探究,幼儿的的自主也是枉然,幼儿仅仅就是一个容器,一个旁观者,在那里乖乖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不会发现,也不会思考。所以,教师理智的等待决定着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科学活动《不漏水的漏瓶》的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水、有漏孔的矿泉水瓶、胶布、毛巾、瓶盖等,让幼儿用漏瓶玩水,发现瓶子是漏的,然后抛出问题“怎么让漏瓶不漏水呢?”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探索──“用手堵上漏孔”,“用胶布贴住漏孔”,“用毛巾堵住漏孔”等,幼儿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着急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于是,教师急急忙忙召回幼儿,带领他们一起实验,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此时,教师又急忙帮助那些失败的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只是照搬教师的方法,缺失了探究带来的惊喜和成功感,从而探究活动失去了它的价值。
教师经过反思,在组织第二次教学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及时鼓励幼儿的发现,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方法,当幼儿失败时,引导幼儿寻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按紧吗?”“毛巾湿透后仍然会漏水是吗?”“胶布湿透后能粘得住吗?”“试试拧紧瓶盖。”等,鼓励幼儿继续实验,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幼儿获得了全新的经验──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那是因为水面上的空气不能流动,和水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一次活动,幼儿在与材料的一次次互动中自然习得,发现科学现象,获得全新的经验,同时也带给教师一份惊喜。此次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没有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因势利导,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经常向幼儿提出任务,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科学
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寻找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要为幼儿设置情境,向他们提出要求,还可以向幼儿布置口头作业,或让幼儿回家做些观察,并请家长协助完成。如:找一找空气在什么地方?试一试用放大镜看东西有什么变化等等,幼儿好奇心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会非常认真地完成。
就幼儿而言,探究活动的过程比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引导者、支持者,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亲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充分体验探究乐趣,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培养;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精神、挑战精神,进而是一种创造精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教育形式,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让幼儿在探索与体验中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在体验中领悟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探索的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如在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软包上的钉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床底下的螺丝,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的脚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
二、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有自然现象、人类、动植物、物质世界的现象、现代科技等,内容涉及的面广而且量大。作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对大千世界,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呢?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地为幼儿的生活服务。“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
2.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家乡的本土资源。让科学回归幼儿的生活,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就要让幼儿学会用粗浅知识解释周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重视幼儿自主的探索过程
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的开放空间,他们亲自参与科学现象或真理的发现,通过观察、实验接触事实,教师在引导、合作、支持中期待幼儿探究的结果。如果教师不能耐心的等待幼儿自主地发现,而急于帮助他们,那么,探究活动就不成其为探究,幼儿的的自主也是枉然,幼儿仅仅就是一个容器,一个旁观者,在那里乖乖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不会发现,也不会思考。所以,教师理智的等待决定着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科学活动《不漏水的漏瓶》的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水、有漏孔的矿泉水瓶、胶布、毛巾、瓶盖等,让幼儿用漏瓶玩水,发现瓶子是漏的,然后抛出问题“怎么让漏瓶不漏水呢?”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探索──“用手堵上漏孔”,“用胶布贴住漏孔”,“用毛巾堵住漏孔”等,幼儿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着急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于是,教师急急忙忙召回幼儿,带领他们一起实验,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此时,教师又急忙帮助那些失败的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只是照搬教师的方法,缺失了探究带来的惊喜和成功感,从而探究活动失去了它的价值。
教师经过反思,在组织第二次教学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及时鼓励幼儿的发现,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方法,当幼儿失败时,引导幼儿寻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按紧吗?”“毛巾湿透后仍然会漏水是吗?”“胶布湿透后能粘得住吗?”“试试拧紧瓶盖。”等,鼓励幼儿继续实验,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幼儿获得了全新的经验──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那是因为水面上的空气不能流动,和水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一次活动,幼儿在与材料的一次次互动中自然习得,发现科学现象,获得全新的经验,同时也带给教师一份惊喜。此次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没有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因势利导,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经常向幼儿提出任务,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科学
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寻找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要为幼儿设置情境,向他们提出要求,还可以向幼儿布置口头作业,或让幼儿回家做些观察,并请家长协助完成。如:找一找空气在什么地方?试一试用放大镜看东西有什么变化等等,幼儿好奇心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会非常认真地完成。
就幼儿而言,探究活动的过程比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引导者、支持者,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亲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充分体验探究乐趣,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9/5/12 18:12:57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