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周 华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回龙乡鲁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之源。小学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前社会,我们应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使之学有问,会质疑。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为学患无疑,又特别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前社会。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所在,问题意识的培养更显得更为可贵。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奠基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 
  一、营造民主的宽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直接:“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现实看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问题,原因就在于是他们受到提问、表达、氛围等多种限制,怕因提不好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因此,我们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大胆的去问。 
  二、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长进。清代一位学者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这疑又是思的先导,思则是疑的创造性延伸。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主动的首创精神,正是植根于这先疑后思的沃土上而绽开的一朵奇葩。
  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被激活,才有可能产生问题,才能树立敢问的信心,其次教师还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疑而启思,疑而生变,质疑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要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急于求解,求知的亢奋中。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因此,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引发思考质疑,让学生养成“问”的习惯
  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工作细心的一种素养。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学生无疑而教有疑。因此,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问问题的习惯。首先,我平时对学生多讲一些有关提问题的名言故事。比如,我跟学生一起会给他们讲故事: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学习时,曾问他的教师哲学家穆尔:“你认为谁是您最好的学生?” 穆尔不假思索地回答:“维特思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罗素是伟大的哲学家,可后来,维特思坦很快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后了?” 维特思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可见,一个个问题就像一级级台阶,引领着人们攀上成功的顶峰。学生们都有很强的向善性,听了这些名言故事,自然会产生效仿的愿望,并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践。他们会明白,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解的的前提。这样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对同学的提问,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追根问底,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渐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家长反映: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呀?走在街上,他会问:“什么叫7.5折?”回到家,他会拿着尺子到处去量一量,“这房间有多大?”还会问:“妈妈,我们今天支出了多少钱?”“我们家这个月的水电费是多少?”“我们家每个月有节余吗?”…… 
  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学生能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又起源与问题。因此,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必须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在此,我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能对学生说一句犹太人乐于对自己孩子所说的话:今天你提问题了吗?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19年。
  • 【发布时间】2020/3/18 16:04:22
  • 【点击频次】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