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作者】 王 云

【机构】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石寨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下面分别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①而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构成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小组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高低。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自主体验,根据课程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划分学习小组,设计教学过程。常用的分组主要有自由组合小组、同桌组合小组、前后桌组合小组,以及固定式小组等。小组成员人数以3-6人最为适宜。合理分组,注意每组搭配学习能力、脾气性格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组内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亲自参与学习活动,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就很可能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则更差。因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一次可喜的进步;其次,可以让小组长安排他们首先发言,让学困生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的办法、策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小组学习中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巡视时要注意对他们特别指导,鼓励他们尽量跟上同伴们的学习步伐。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同学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为增强组员的个体责任,教师还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如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学的机会、交给学生独立的任务和作业等。否则,差生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工合作
  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就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必须对组内各成员间的所属职责进行明确,以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用心灵去倾听》一课时,教师针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激烈讨论后得出多种答案,意见发生分歧时可以针对性进行分析与沟通,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一致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想法,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紧接着,教师要求小组代表成员对其探究的最终结果进行阐述,对于表现优异的合作小组予以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合作小组进行鼓励,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对文章中心思想有正确的认识,全方位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小学教育改革进程得以顺利加快。
  三、及时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提前作好预设,何时需要铺垫、指正,何时需要引导深入,只有将一切了然于心,才能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点拨,做到运筹帷幄,操控有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意识,要明白自己不仅是合作任务的制定者、情境的创设者,还是合作讨论的调控者、参与者、鼓励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要注意提醒自己及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
  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调控局面,掌握主动。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学。”当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教师要及时“抛砖引玉”;当学生泛泛而谈,教师要及时引导,带领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误入歧途”,教师
  就要及时“指点迷津”,充分实现“教学合一”,只要教师用心、到位,学生就能由浅入深,步步提高,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实用性、高效性。
  四、及时反馈,合理评价
  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评价主体。因为如今文化反哺日趋常态,学生占有的文化信息日益丰富,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参与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因此,合作学习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采用教师评、自评、组间互评、组内互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合作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在互评中反映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在自评中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是评价成为反馈最有力的手段,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体。
  2.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除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之外,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给予评价,让学生在此评价中反思合作的过程,从而激励和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3.注重对整个小组的评价
  在课堂上,多几把评价的尺子,评价才能更多元、更全面。一般情况下,学生个体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因此,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倾向于团体,且关注的应是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的参与情况,合作学习后的总成果,而非僅仅关注成员个体的表现。在评价中,教师须引导各合作小组向好的合作小组学习,通过对比形成反思,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促进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课外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 【发布时间】2020/3/18 16:05:36
  • 【点击频次】734